物状
【拼音】:wù zhuàng
【注音】:ㄨˋㄓㄨㄤˋ
【结构】:物(左右结构)状(左右结构)
【繁体】:物狀
词语解释1.事物的形状。物状[wùzhuàng]⒈事物的形状。
基础解释事物的形状。
引证解释⒈事物的形状。引唐王昌龄《宴南亭》诗:“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明唐顺之《永州祭柳子厚文》:“某少而诵公之文,见其模写物状,则已爽然神游黄山之颠、冉溪之涘。”
网络解释物状物状,是汉语词汇,拼音是wùzhuàng,解释为事物的形状。
汉语大词典事物的形状。唐王昌龄《宴南亭》诗:“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明唐顺之《永州祭柳子厚文》:“某少而诵公之文,见其模写物状,则已爽然神游黄山之颠、冉溪之涘。”
1.目的研究国际航行船舶载自境外压舱水中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状况。
2.琼脂印模材料表面呈“海生植物状”结构,藻酸钠印模材料表面呈“棉絮状”结构。
3.四是建立“薄弱人物排查记录”,填写内容包括时间、班次、薄弱人物状态、排查人、处理方式等。
4.我大喜过望,看了看,人物状态果然已经变更,不再只有简简单单的血攻防了。
5.公安与医院帮拳,拘留监护人,殴打迫害植物状态病人与老人。
6.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人、重残新生儿能否作为安乐死对象,即非自愿安乐死存在的伦理问题。
7.忽悠在古文献中为形容词,用“忽忽悠悠”或“忽悠然”、“忽悠悠”来表现一种事物状态或人物心情。
8.章仇兼琼镇日,佛寺设大会,百戏在庭,有十岁童儿舞于竿杪,忽有一物,状如雕鹗,掠之而去,群众大骇,因罢乐。
9.爱是以一种自然的礼物状态,自然来到,它是生灭相续,一执著,爱就死了。
10.鹏郎忽入,手持一物,状若缄札,大呼曰:“先生!阿母……”。
读音:wù
[wù]
(1)(名)东西:~品|宝~。
(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
(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
读音:zhuàng
[zhuàng]
(1)(动)形态:~态|奇形怪~。
(2)(名)情况:~况|病~。
(3)(动)陈述或描摹:~语|~其事。
(4)(名)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纸|~子|行~。
(5)(名)褒奖、委任等文件:奖~|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