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理学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理学

理学

【拼音】:lǐ xué

【注音】:ㄌ一ˇㄒㄩㄝˊ

【词性】:名词。

【结构】:理(左右结构)学(上下结构)

【简体】:理学

【繁体】:理學

解释

词语解释理学lǐxué。(1)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理学[lǐxué]⒈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英ConfucianschoolofidealistphilosophyoftheSongandMingdynasties;

基础解释性理之学。宋代儒家学者以传道为使命,注重阐释经义,兼谈性命,并转化禅、道思想精华和修养方式所产生的学派。元代时衰落,明朝又再度兴起。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学说,并发扬光大。但后来只知言心言性,而欠缺实践,流于空谈。

引证解释⒈宋明儒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的哲学思想。宋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明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引宋周密《齐东野语·理度议谥》:“理宗未祔,议諡……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於是人无间言。”元刘将孙《题阁皂山<凌云集>》:“近世周益公之辞藻,朱文公之理学,杨诚斋之风节,与人交皆不数数,独为阁皁笔墨,先后辉映,其缠绵倾倒如此。”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下官程颐,别号伊川……自惭理学名儒。”⒉教学上理科的旧称。

网络解释理学(北宋时期形成的哲学思想)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张昶等等、明朝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合释义宋明儒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的哲学思想。宋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明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宋周密《齐东野语·理度议谥》:“理宗未祔,议諡……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於是人无间言。”元刘将孙《题阁皂山<凌云集>》:“近世周益公之辞藻,朱文公之理学,杨诚斋之风节,与人交皆不数数,独为阁皁笔墨,先后辉映,其缠绵倾倒如此。”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下官程颐,别号伊川……自惭理学名儒。”教学上理科的旧称。

汉语大词典(1).宋明儒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的哲学思想。宋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明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宋周密《齐东野语·理度议谥》:“理宗未祔,议谥……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于是人无间言。”元刘将孙《题阁皂山〈凌云集〉》:“近世周益公之辞藻,朱文公之理学,杨诚斋之风节,与人交皆不数数,独为阁皂笔墨,先后辉映,其缠绵倾倒如此。”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下官程颐,别号伊川……自惭理学名儒。”(2).教学上理科的旧称。

国语辞典性理之学。宋儒释经,以传道自命,重疏义理,兼谈性命,为与禅学、道教相结合所产生的学派。理学衰于元,而复兴于明。王守仁承继陆九渊之学而光大之,但其后只知言心言性,而疏于力行,流于空谈。理学[lǐxué]⒈性理之学。宋儒释经,以传道自命,重疏义理,兼谈性命,为与禅学、道教相结合所产生的学派。理学衰于元,而复兴于明。王守仁承继陆九渊之学而光大之,但其后只知言心言性,而疏于力行,流于空谈。

辞典修订版性理之学。宋儒释经,以传道自命,重疏义理,兼谈性命,为与禅学、道教相结合所产生的学派。理学衰于元,而复兴于明。王守仁承继陆九渊之学而光大之,但其后只知言心言性,而疏于力行,流于空谈。也称为「道学」、「性理学」、「宋学」。

辞典简编版性理之学。宋代儒家学者以传道为使命,注重阐释经义,兼谈性命,并转化禅、道思想精华和修养方式所产生的学派。元代时衰落,明朝又再度兴起。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学说,并发扬光大。但后来只知言心言性,而欠缺实践,流于空谈。 【造句】宋代兴盛的书院制度有助于士人钻研发扬理学。 △道学、性理学、宋学

英语consumer psychologyMachPavlovoverlearningphysicspsychologismpsychologistShockley

其他释义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或宋学。

理学造句更多 >>

1.吕柟,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是薛瑄的嫡传弟子,为河东学派在明中叶的主要代表人物。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3.精神分析学,像叙述性心理学一样,被沦为一种心理地志:它替程度,层次,联想,情结,象徵符号下定义。

4.所以,不管各种版本的法理学教科书和学术文献所表达的观点如何清晰和言之成理,这一问题的答案,仍然犹如隐身在浓雾之中的朦胧混沌的世界。

5.走出贫困化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扩展财务管理学的内容,转换财务管理学研究的视角,并开拓财务管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6.按照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尼采通过“强力意志”而把一种在后物理学上必然的主体主义带向来完成。

7.这些人采用张冠李戴手法,硬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说成是哲学上的"相对主义"。

8.近年来,国外空间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了集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就业。

9.它好象是在粒子物理学家眼前挥动的旗语信号。

10.那些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和健身方面的知识是拿到专业学位所必须的。

字义分解

读音:lǐ

[lǐ]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

读音:xué

[xué]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

理学相关成语

理学相关词语

关于理学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理学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理念

下一个:理想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