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名色
【拼音】:qiǎo lì míng sè
【注音】:ㄑ一ㄠˇㄌ一ˋㄇ一ㄥˊㄙㄜˋ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巧立名色qiǎolìmíngsè。(1)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挖空心思而定出种种名目。巧立名色[qiǎolìmíngsè]⒈见“巧立名目”。
基础解释意思是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引证解释⒈见“巧立名目”。⒈见“巧立名目”。成语解释巧立名色
汉语大词典见“巧立名目”。《汉语大词典》:巧立名目 拼音:qiǎolìmíngmù亦作“巧立名色”。(1).想方设法定出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明史·张原传》:“比年军需杂输十倍前制……而贡献者复巧立名目,争新竞异,号曰‘孝顺’。”明李贽《三大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2).谓徒有名目,不切实用。朱自清《中国语的特征在哪里》:“我们让印欧语法系统支配惯了,不易脱离它的窠臼,乍一接触这新意念,好象没个安放处,有巧立名目之感。”
出处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其他释义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反义词 巧立名目
读音:qiǎo
[qiǎo]
(1)(形)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干|~匠|~辩。
(2)(形)(手、口)灵巧:~劲儿|~手|熟能生~|嘴~。
(3)(形)恰巧;正遇上某种机会:~合|~遇|凑~|刚~|可~|碰~|偏~。
(4)(形)虚浮不实的(话):花言~语。
读音:lì
[lì]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
读音:míng
[míng]
1.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5.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读音:sè,shǎi
[sè]
[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