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咎既往
【拼音】:bù jiù jì wǎng
【注音】:ㄅㄨˋㄐ一ㄡˋㄐ一ˋㄨㄤˇ
【词性】:成语。
【简体】:不咎既往
【繁体】:不咎既往
词语解释不咎既往bùjiù-jìwǎng。(1)对以前的错误不再批评责备。
基础解释[letbygonesbebygones;donotcensuresbforhispastmisdeeds]对以前的错误不再批评责备以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清·薛福成《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引证解释⒈亦作“不追既往”。引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明史·贵州土司传》:“令还侵地,不咎既往,已属国家宽大。”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此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清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絶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综合释义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既然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可以~了。不咎既往[bùjiùjìwǎng]对以前的错误不再批评责备以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明史.卷三一六.贵州土司列传》:「令还侵地,不咎既往,已属国家宽大。」。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传四˙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传:尔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应归巴林人畜缺少之数,悉从宽免。
汉语大词典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谓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明史·贵州土司传》:“令还侵地,不咎既往,已属国家宽大。”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此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亦作“不追既往”。清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国语辞典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难。参见「既往不咎」条。
辞典修订版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难。参见「既往不咎」条。《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传四.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传》:「尔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应归巴林人畜缺少之数,悉从宽免。」
成语词典版01.《明史.卷三一六.贵州土司列传》:「令还侵地,不咎既往,已属国家宽大。」02.《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列传四.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尔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应归巴林人畜缺少之数,悉从宽免。」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其他释义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1.只要你们与建州废除盟约,断绝往来,俺们不咎既往,立即撤兵。
2.人民不咎既往,今后我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用新生的后半世,为我已经死去的前半生赎罪!
3.宋徽宗表面上似乎对周邦彦不咎既往,其实内心里恨不能将其除之而后快,因此在听得金使者的请求后,正合自己心意,于是毫不犹豫地便将周邦彦委为特使。
4.不咎既往,不拘一格,广罗人才,任用人才,应该也是“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表现吧。
5.能够忏悔的人,无论天上人间都可以不咎既往。
6.既然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可以不咎既往了。
7.爷爷总是抱怨奶奶,当初挑错了媳妇,奶奶就不停重复,不忘初心,不咎既往。
8.曹操非常高兴,立刻宣布不咎既往,老弱、缺乏作战力的,全部遣返回乡间,从事耕种。
9.昔日孙浩的刻薄冷酷,奸诈阴森的面孔,在他此刻从内心弥漫起来的不咎既往的柔雾中模糊起来,甚至还萌生日后好好知恩图报的心思。
10.共产党只要你拥护,是不咎既往的。(https://www.chazidian.com/zj-42308/造句网)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jiù
[jiù]
(1)(名)过失;罪:~由自取。
(2)(动)怪罪;处分:既往不~。
(3)(形)凶:体~(吉凶)。
读音:jì
[jì]
(1)(副)已经:~定方针。
(2)(连)既然:~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
(3)(副)〈书〉完了;尽。
(4)(副)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情况同时存在:~高且大|~聪明又用功|~要有革命干劲;也要有科学态度。
读音:wǎng
[wǎng]
(1)(动)到……去
(2)(动)去:奔~|~往。
(3)(介)向(某处去);朝:~东|水~低处流。
(4)(形)过去的:~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