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关
【拼音】:jiāng guān
【注音】:ㄐ一ㄤㄍㄨㄢ
【结构】:江(左右结构)关(上下结构)
【繁体】:江關
词语解释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关,故名。又名扞关。后移于长江南岸,为瞿塘峡南面屏障,又名瞿塘关。湖北省·枝城市的荆门与宜昌县的虎牙二山夹江对峙,称江关。指江南。犹言海内。江关[jiāngguān]⒈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关,故名。又名扞关。后移于长江南岸,为瞿塘峡南面屏障,又名瞿塘关。湖北省·枝城市的荆门与宜昌县的虎牙二山夹江对峙,称江关。指江南。犹言海内。
引证解释⒈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关,故名。又名扞关。后移于长江南岸,为瞿塘峡南面屏障,又名瞿塘关。⒉湖北省枝城市的荆门与宜昌县的虎牙二山夹江对峙,称江关。引《后汉书·岑彭传》:“刘歆长驱入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陈衍《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沅湘单舸还,苍茫风雪下江关。”⒊犹言海内。引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⒋指江南。引清龚自珍《寒月吟》:“江关断消息,生死知无因。”
网络解释江关江关,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四川奉节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
综合释义湖北省枝城市的荆门与宜昌县的虎牙二山夹江对峙,称江关。《后汉书·岑彭传》:“刘歆长驱入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陈衍《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沅湘单舸还,苍茫风雪下江关。”犹言海内。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指江南。清龚自珍《寒月吟》:“江关断消息,生死知无因。”
汉语大词典(1).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关,故名。又名捍关。后移于长江南岸,为瞿塘峡南面屏障,又名瞿塘关。(2).湖北省枝城市的荆门与宜昌县的虎牙二山夹江对峙,称江关。《后汉书·岑彭传》:“刘歆长驱入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陈衍《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沅湘单舸还,苍茫风雪下江关。”(3).犹言海内。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4).指江南。清龚自珍《寒月吟》:“江关断消息,生死知无因。”
其他释义1.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关,故名。又名扞关。后移于长江南岸,为瞿塘峡南面屏障,又名瞿塘关。2.湖北省枝城市的荆门与宜昌县的虎牙二山夹江对峙,称江关。3.犹言海内。4.指江南。
1.寒江关是直通西凉的咽喉要道,两面是山,当间儿是山城,而且这座关既高大,又坚固,一人把关,万夫莫开,占着有利地形。
2.虽然痛苦,但庾信成为了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从而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正是这痛苦的积淀,孕育了他暮年情动江关的作品,升华了他的文学成就。
3.干戈一夕满江关,执缚竟自羁囚伍。
4.以红一方面军为主组成右路军,经茂县,石大关,镇江关,松潘北上也是到碌曲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合。
5.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柳永
6.并督办九江关税兼管景德镇瓷窑场事务.
7.干戈一夕满江关,执缚竟自羁囚伍。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186984/
8.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柳永[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江关造句]
读音:jiāng
[jiāng]
(1)(名)大河:长~|珠~|黑龙~。
(2)(名)指长江:~汉|~淮|~南|~左。
(3)(名)姓。
读音:guān
[guān]
(1)(动)使开着的物体合拢:~窗户|把抽屉~上。
(2)(动)放在里面不放出来:鸟儿~在笼子里。
(3)(动)(企业等)倒闭;歇业:解放前有一年;镇上~了好几家店铺。
(4)(名)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口|~东|山海~|嘉峪~|我的责任就是不让废品混过~去。
(5)“关上”的简称。参看〖关口〗。
(6)(名)货物出口和入口收税的地方:海~|~税。
(7)(名)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难~|只要突破这一~;就好办了。
(8)(名)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机~|~节|~键。
(9)(名)牵连;关系:这些见解至~重要|人民来信交给有~部门去处理。
(10)(动)发放或领取(工资):~饷。
(11)(Guā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