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绍
【拼音】:jī shào
【繁体】:嵇紹
【拼音】:jī shào
网友释义嵇绍(253年-304年),字延祖,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西晋时期名臣、文学家,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嵇绍十岁时,父亲遭到大将军司马昭杀害,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在山涛劝解和举荐下,担任秘书丞,历任汝阴太守、豫章太守、徐州刺史、给事黄门侍郎等职,累迁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受封弋阳子。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出任侍中。晋惠帝反正后,仍居侍中。后为齐王司马冏幕僚,司马冏被杀后返乡。长沙王司马乂执政,授平西将军,以安定军心。成都王司马颖执政,废为庶人。永兴元年(304年),朝廷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时,恢复侍中。奔赴荡阴时,正值王师大败,百官奔走,嵇绍拼死保卫晋惠帝,最终遇害。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253~304)字延祖,晋人,嵇康的儿子。曾从武帝出战,为保卫武帝,血溅御衣而死。武帝为感念其护君殉国的英勇精神,乃保留血衣而不洗。
读音:jī
[jī]
(名)姓。
读音:shào
[shào]
1. 连续,继承:绍复(继承恢复)。绍述(继承)。绍世(连续几世)。
2. 指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绍酒。绍剧。绍兴师爷(这一职务旧时大多数由绍兴人担任;后来就称刀笔吏、讼棍为“绍兴师爷”,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