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
【拼音】:jiāng hàn
【繁体】:江漢平原
【拼音】:jiāng hàn píng yuán
词语解释⒈ 两湖平原的北部。在湖北省中南部。由长江及其大支流汉水冲积而成,以湖泊数量多著称。中国的商品粮、商品棉和淡水渔业基地。⒈两湖平原的北部。在湖北省中南部。由长江及其大支流汉水冲积而成,以湖泊数量多著称。中国的商品粮、商品棉和淡水渔业基地。
网友释义江汉平原,位于汉地华中“千湖之省”湖北省中南部,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得名。江汉平原位于两湖盆地西部和中部,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中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平均海拔只有27米左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江汉平原西起宜昌枝江,东迄中国华中最大城市武汉,北抵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介于北纬29°26′~31°37′,东经111°14′~114°36′之间,面积4.6万余平方公里。平原主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地势低平,除边缘分布有海拔约50m的平缓岗地和百余米的低丘外,海拔均在35m以下。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属细砂、粉砂及粘土。多年平均...
辞典修订版长江中游、汉水下游及洞庭湖四周的平原。平原上河湖交错,土地肥沃,盛产稻米与棉花,为渔米之乡。此区为古云梦大泽的遗迹。
其他释义两湖平原的北部。在湖北省中南部。由长江及其大支流汉水冲积而成,以湖泊数量多著称。中国的商品粮、商品棉和淡水渔业基地。
1.由于湖北省北部山地较为破碎,从鄂北岗地到整个江汉平原均处于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其许多地方风能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2.位于江汉平原与中原之间的过渡丘陵带,是“西通宛洛,南达吴越,地当荆豫要冲,扼阻襄汉咽喉”的鄂北重镇。
3.在蓝湛湛的苍穹下,江汉平原一马平川的芦苇发黄了,芦苇的花絮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4.江汉平原土地肥沃,沟渠交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5.湖北省江陵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上,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叫东荆河。
7.一担担食盐挑出了山外,一件件先进的铜器、铁器从黄河流域运到了江汉平原,铜油、香菇等土特产品销售出去,先进的百杂货随着盐客的肩膀运进了大山。
8.初冬时节,广袤的江汉平原,田垅披金,秋色依然。
9.当偌大江汉平原几乎无一处不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时,钱绅确如程家骥所料率部‘隐身’于在蒲圻以北的数十里处的嘉鱼境内。
10.从北宋中期开始,在人口增长的基础上,江汉平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垦田面积与作物种植都有扩大。
读音:jiāng
[jiāng]
(1)(名)大河:长~|珠~|黑龙~。
(2)(名)指长江:~汉|~淮|~南|~左。
(3)(名)姓。
读音:hàn
[hàn]
(1)(名)朝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刘邦所建。参看〔西汉〕、〔东汉〕。
(2)(名)后汉。
(3)(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所建的政权(1360—1363)。
(4)(名)汉族:~人|~语。
(5)(名)男子:老~|好~|英雄~|彪形大~。
(6)(名)指银河:银~。
读音:píng
[]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yuán
[]
(1)(形)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
(2)(形)原来;本来:~地|~作者。
(3)(形)没加工的:~棉|~煤|~油。
(4)(Yuán)姓。
(5)(动)原谅:情有可~。
(6)(名)宽广平坦的地方:平~|高~|草~。
(7)同“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