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楹之戚
【拼音】:yǐ yíng zhī qī
【繁体】:倚楹之戚
【拼音】:yǐ yíng zhī qī
词语解释倚柱而悲也。《后汉书·卢植传》:「嫠有不恤纬之事,漆室有倚楹之戚。」;汉、蔡邕《琴操》曰:「鲁漆室女,倚柱悲吟而啸。邻人见其心之不乐也,进而问之曰:『有淫心欲嫁之念耶,何吟之悲?』漆室女曰:『嗟乎!嗟乎!子无志,不知人之甚也。昔者楚人得罪于其君,走逃吾东家,马逸,蹈吾园葵,使吾终年不恹菜;吾西邻人失羊不还,请吾兄追之,雾浊水出,使吾兄溺死,终身吾兄。政之所致也,吾忧国伤人,心悲而啸,岂欲嫁哉!』自伤怀结而为人所疑,于是褰裳入山林之中,见女贞之木,喟然叹息,援琴而弦歌以女贞之辞,自经而死。」
读音:yǐ
[yǐ]
1. 靠着,倚靠。倚赖。倚傍。倚托。倚重。
2. 仗恃:倚势。倚恃。倚仗。
3. 偏,歪:不偏不倚。
4.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读音:yíng
[yíng]
(名)堂屋前部的柱子:~联|有屋三~。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qī
[qī]
(1)(名)亲戚。
(2)(名)姓。
(3)(形)忧愁;悲伤。
(4)(名)古代像斧一样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