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退
【拼音】:tǔ tuì
【注音】:ㄊㄨˇㄊㄨㄟˋ
【结构】:吐(左右结构)退(半包围结构)
【简体】:吐退
【繁体】:吐退
词语解释1.犹出让;退还。2.指退还财物的字据。吐退[tǔtuì]⒈犹出让;退还。⒉指退还财物的字据。
基础解释犹出让;退还。指退还财物的字据。
引证解释⒈犹出让;退还。引《元典章·户部五·官田》:“体知德一等农民,将见种官田地私下受钱,书私约吐退转佃。”《元代白话碑集录·虚仙飞泉观碑一》:“照得:浮屠山已在吐退内。”《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其向来欺心,换人珠宝,赖人质物,虽然势难吐退;发心喜捨,变卖为修桥补路之费。”⒉指退还财物的字据。引《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哥听着人説,受了原价,写过吐退与他。”
网络解释吐退吐退,汉语词语,读音为tǔtuì,意思为出让;退还或退还财物的字据。
综合释义犹出让;退还。《元典章·户部五·官田》:“体知德一等农民,将见种官田地私下受钱,书私约吐退转佃。”《元代白话碑集录·虚仙飞泉观碑一》:“照得:浮屠山已在吐退内。”《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其向来欺心,换人珠宝,赖人质物,虽然势难吐退;发心喜捨,变卖为修桥补路之费。”指退还财物的字据。《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哥听着人説,受了原价,写过吐退与他。”出让、退还。《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其向来欺心,换人珠宝,赖人质物,虽然势难吐退;发心喜舍,变卖为修桥补路之费。」。表明其已退还原物的字据。《儒林外史.第一六回》:「你哥听着人说,受了原价,写过吐退与他。」。
网友释义吐退,汉语词语,读音为tǔtuì,意思为出让;退还或退还财物的字据。
汉语大词典(1).犹出让;退还。《元典章·户部五·官田》:“体知德一等农民,将见种官田地私下受钱,书私约吐退转佃。”《元代白话碑集录·虚仙飞泉观碑一》:“照得:浮屠山已在吐退内。”《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其向来欺心,换人珠宝,赖人质物,虽然势难吐退;发心喜舍,变卖为修桥补路之费。”(2).指退还财物的字据。《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哥听着人说,受了原价,写过吐退与他。”
国语辞典出让、退还。吐退[tùtuì]⒈出让、退还。引《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其向来欺心,换人珠宝,赖人质物,虽然势难吐退;发心喜舍,变卖为修桥补路之费。」⒉表明其已退还原物的字据。引《儒林外史·第一六回》:「你哥听著人说,受了原价,写过吐退与他。」
辞典修订版出让、退还。《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其向来欺心,换人珠宝,赖人质物,虽然势难吐退;发心喜舍,变卖为修桥补路之费。」表明其已退还原物的字据。《儒林外史.第一六回》:「你哥听着人说,受了原价,写过吐退与他。」
其他释义1.犹出让;退还。2.指退还财物的字据。
读音:tǔ,tù
[tǔ]
[ tǔ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3.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 tù ]1.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读音:tuì
[tuì]
(1)(动)向后移动
(2)(动)使向后移动:~兵。
(3)(动)退出:~场|~党。
(4)(动)减退;下降:~热|~烧。
(5)(动)退还:~钱|~票。
(6)(动)把已定的事撤销:~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