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
【拼音】:shī sēng
【注音】:ㄕㄙㄥ
【结构】:诗(左右结构)僧(左右结构)
【繁体】:詩僧
词语解释能作诗的僧人。诗僧[shīsēng]⒈能作诗的僧人。
引证解释⒈能作诗的僧人。引唐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具文章,挺瓌奇,自齐梁已来诗僧未见其偶。”明叶子奇《草木子·谈薮》:“贾似道当国时,一日退居湖山,有一蜀僧徘徊於其侧。问之曰:‘你为何僧?’对曰:‘某,诗僧也。’”苏曼殊《有怀》诗之二:“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二章:“齐己和贯休齐名,是五代的两个大诗僧。”
网络解释诗僧通晓文艺,善于诗作之僧。又称文僧。一般特指唐代江左之诗僧。所谓江左,即江苏、浙江一带,系继长安、洛阳之后,自中唐以降成为文艺中心地。
综合释义能作诗的僧人。唐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具文章,挺瓌奇,自齐梁已来诗僧未见其偶。”明叶子奇《草木子·谈薮》:“贾似道当国时,一日退居湖山,有一蜀僧徘徊於其侧。问之曰:‘你为何僧?’对曰:‘某,诗僧也。’”苏曼殊《有怀》诗之二:“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二章:“齐己和贯休齐名,是五代的两个大诗僧。”
汉语大词典能作诗的僧人。唐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具文章,挺瑰奇,自齐梁已来诗僧未见其偶。”明叶子奇《草木子·谈薮》:“贾似道当国时,一日退居湖山,有一蜀僧徘徊于其侧。问之曰:‘你为何僧?’对曰:‘某,诗僧也。’”苏曼殊《有怀》诗之二:“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二章:“齐己和贯休齐名,是五代的两个大诗僧。”
其他释义1.能作诗的僧人。
1.这事我曾向他本人求证过,他说自己的字的确有那么一点东洋味,但他学的不是西行,而是另一位诗僧良宽。
2.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活佛济公降生地,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唐诗之路目的地,徐霞客游记开篇地……
3.诗僧和一般诗人不同,他们在看破红尘之余好像还有那么一点看不破的留恋。而偏是那点看不破的留恋,令我们疼惜。张晓风
4.明末清初以来,格于形势,士大夫逃禅者众,高僧辈出,诗僧辈出,文风鼎盛,蔚为大观,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诗僧造句)
读音:shī
[shī]
(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
读音:sēng
[sēng]
(名)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