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镐
【拼音】:fēng hào
【注音】:ㄈㄥㄏㄠˋ
【结构】:丰(独体结构)镐(左右结构)
【简体】:丰镐
【繁体】:豐鎬
词语解释亦作'丰鄗'。周的旧都。文王邑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以西。武王迁镐,在丰水以东。其后周公虽营洛邑,丰镐仍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借指国都明人亦借指留都南京。
基础解释亦作/'丰鄗/',见/'丰镐/'。周的旧都。文王邑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以西。武王迁镐,在丰水以东。其后周公虽营洛邑,丰镐仍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借指国都明人亦借指留都南京。
引证解释⒈亦作“丰鄗”。⒉周的旧都。文王邑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以西。武王迁镐,在丰水以东。其后周公虽营洛邑,丰镐仍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引《韩非子·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閒,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汉书·郊祀志下》:“昔者周文、武郊於丰鄗,成王郊於雒邑。”⒊借指国都。引唐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陇路起丰镐,关云随旌斾。”元范梈《赠别罗元友教授之应昌》诗:“应昌信殊僻,宅近今丰镐。”⒋明人亦借指留都南京。引明范景文《募施粥疏》:“江南故丰镐地,沃土为焦,频仍旱魃。”明张煌言《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三:“天入金焦锁钥旧,地过丰镐鼓鐘新。”
综合释义亦作“丰鄗”。周的旧都。文王邑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以西。武王迁镐,在丰水以东。其后周公虽营洛邑,丰镐仍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韩非子·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閒,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汉书·郊祀志下》:“昔者周文、武郊於丰鄗,成王郊於雒邑。”借指国都。唐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陇路起丰镐,关云随旌斾。”元范梈《赠别罗元友教授之应昌》诗:“应昌信殊僻,宅近今丰镐。”明人亦借指留都南京。明范景文《募施粥疏》:“江南故丰镐地,沃土为焦,频仍旱魃。”明张煌言《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三:“天入金焦锁钥旧,地过丰镐鼓鐘新。”丰镐[fēnghào]地名。周的旧都,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
汉语大词典亦作“丰鄗”。(1).周的旧都。文王邑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以西。武王迁镐,在丰水以东。其后周公虽营洛邑,丰镐仍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韩非子·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閒,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汉书·郊祀志下》:“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鄗,成王郊于雒邑。”(2).借指国都。唐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陇路起丰镐,关云随旌旆。”元范梈《赠别罗元友教授之应昌》诗:“应昌信殊僻,宅近今丰镐。”(3).明人亦借指留都南京。明范景文《募施粥疏》:“江南故丰镐地,沃土为焦,频仍旱魃。”明张煌言《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三:“天入金焦锁钥旧,地过丰镐鼓钟新。”
国语辞典地名。周的旧都,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
法语Fenghao
其他释义1.亦作'丰鄗'。2.周的旧都。文王邑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丰水以西。武王迁镐,在丰水以东。其后周公虽营洛邑,丰镐仍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3.借指国都。4.明人亦借指留都南京。
1.周人建都于丰镐,既可以控制东来西往的水陆交通要道,又便于发展农业生产。
2.尔乃端策拂茵,弹冠振衣,徘徊丰镐,如渴如饥。
读音:fēng
[fēng]
1. 容貌好看:丰润。丰腴(a.身体丰满;b.富裕;c.丰饶)。丰盈。
2. 风度神采:丰采(亦作“风采”)。丰度(美好的举止姿态,风度)。
3. 盛,多,大:丰盛。丰碑(高大的石碑,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丰富。丰沛。丰饶。
4. 姓。
读音:gǎo,hào
[hào]
[ gǎo ]1. 刨土的工具。
[ hào ]1. 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长安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