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势
【拼音】:cháng shì
【注音】:ㄔㄤˊㄕˋ
【结构】:常(上下结构)势(上下结构)
【繁体】:常勢
词语解释1.固定的形势。2.常有的情势。常势[chángshì]⒈固定的形势。⒉常有的情势。
基础解释固定的形势。常有的情势。
引证解释⒈固定的形势。引《孙子·虚实》:“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宋叶适《法度总论二》:“夫兴亡治乱,各有常势。”⒉常有的情势。引《新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网络解释常势常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chángshì。常有长久,经久不变的意思,还意为时时,不只一次;势为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常势则有两种意思,一为固定的形势,二为常有的形势。
综合释义固定的形势。《孙子·虚实》:“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宋叶适《法度总论二》:“夫兴亡治乱,各有常势。”常有的情势。《新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常势[chángshì]
网友释义释义出处(1).固定的形势。《孙子·虚实》:“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宋叶适《法度总论二》:“夫兴亡治乱,各有常势。”(2).常有的情势。《新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汉语大词典(1).固定的形势。《孙子·虚实》:“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宋叶适《法度总论二》:“夫兴亡治乱,各有常势。”(2).常有的情势。《新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近义词 常态
1.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兵行诡道,机动灵活是胜利之道,僵化呆滞是败亡之根。
2.兵无常势,既然敌人已准备撤退,我们也可分兵追击。
3.可以看出越南人非常势利,眼光短浅,对中国人的印象受到传统认知的严重影响。
4.兵无常势,我们要灵活机动随时改变战略方针。
5.“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企业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要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
6.就有非常势要的,立心要来认那小徒,也少不得三请四唤,等得你个不耐烦,方才出来。
7.为了得到房子和北京户口而甩掉怀孕女友的男人是非常势力的。
8.商场如战场,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市场经济瞬息万变,行业竞争群雄逐鹿。
9.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10.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读音:cháng
[cháng]
(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
(3)(副)时常;常常:~来|~往。
(4)姓。
读音:shì
[shì]
(1)(名)势力:权~。
(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
(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
(5)(名)姿态: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