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马可待
【拼音】:yǐ mǎ kě dài
【注音】:一ˇㄇㄚˇㄎㄜˇㄉㄞˋ
【词性】:成语。
【简体】:倚马可待
【繁体】:倚馬可待
词语解释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倚马可待[yǐmǎkědài]⒈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
基础解释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也说倚马千言。
引证解释⒈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参见“倚马”。引唐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臧克家《在民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写诗不能一挥而就,千行百句,倚马可待。”
综合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请日试万言,~。◎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汉语大词典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唐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臧克家《在民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写诗不能一挥而就,千行百句,倚马可待。”参见“倚马”。
国语辞典晋朝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斜靠著马写一篇告示,袁虎不一会儿即写满七张纸,而且文情并茂。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也作「倚马千言」。倚马可待[yǐmǎkědài]⒈晋朝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斜靠著马写一篇告示,袁虎不一会儿即写满七张纸,而且文情并茂。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也作「倚马千言」。引《世说新语·文学》。后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成语解释倚马可待
辞典修订版晋朝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斜靠着马写一篇告示,袁虎不一会儿即写满七张纸,而且文情并茂。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也作「倚马千言」。
辞典简编版晋朝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斜靠着马写一篇告示,袁虎不一会儿即写满七张纸,而且文情并茂。后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造句】本以为这是篇倚马可待立可完成的文章,下笔之后,竟然长篇累牍,没完没了。
成语词典版01.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02.宋.欧阳澈〈送吴教授〉诗:「万言倚马也可待?睥睨谪仙当并驰。」03.《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诗律,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04.《醉醒石.第六回》:「(李微)少年博学,诗词书翰,无有不工。真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05.《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其他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1.古时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作诗文则倚马可待,足为我们的典范。
2.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里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每写一文,通常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3.他有洞察世情的锐利眼光与倚马可待的才思,多年来每天都在报上发表社论,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4.官家虽然心胸宽广仁厚,但此时不同平常之日,怕是稍一撩拨,便会忍不住发怒,子虚先生这般肆无忌惮的举止,惹火上身,倚马可待。
5.我这位同窗,虽不敢说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却也是才思敏捷,文章出众。
6.李白凭借倚马可待的文才,为县宰写写诗,作作序,他们大多会热情款待,临行时还会给一笔钱。
7.我深知自己不属于“倚马可待”式的人,但愿效法“捻断胡须,推敲苦吟”者。
8.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9.任何人的写作都离不开修改,那种倚马可待的说法,可信度并不高。善待自己笔下的文字,努力去“熔”,去“裁”,你的文章一定精彩!
10.他的学养本佳,原有倚马可待之才,今天让他即席演讲,满座风生,果然精采绝伦。
读音:yǐ
[yǐ]
1. 靠着,倚靠。倚赖。倚傍。倚托。倚重。
2. 仗恃:倚势。倚恃。倚仗。
3. 偏,歪:不偏不倚。
4.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kě,kè
[kě]
[ kě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 kè ]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读音:dài,dāi
[dài]
[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 dāi ]1. 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