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棱
【拼音】:zhī leng
【注音】:ㄓㄌㄥˊ
【结构】:支(上下结构)棱(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见“支楞”。支棱[zhīléng]⒈见“支楞”。
基础解释1.挺起,竖着。2.高傲自负。
引证解释⒈见“支楞”。
网络解释支棱亦作“支楞楞”、“支楞楞争”。象声词。状金属、琴弦等的清脆声。
汉语大词典见“支楞”。《汉语大词典》:支楞 拼音:zhīléng(1).亦作“支楞楞”、“支楞楞争”。象声词。状金属、琴弦等的清脆声。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二折:“若不看你少年知识,往日交游,只消咱佩中剑支楞支楞的响一声,折末你能言巧辩,早做了离乡背井。”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数日前我曾听得支楞楞的剑响,想杀别人,不想道杀害自己也。”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支楞楞争弦断了不续碧玉筝,吉丁丁珰精砖上摔破菱花镜。”元李唐宾《望远行》曲:“忽惊起潇湘外寒雁儿叫破沙汀,支楞的泪湿弦初定。”(2).亦作“支棱”。挺起,竖着。《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两边都是涧沟,那冰冻的支棱着,就和刀剑一般。”康濯《第一步》一:“他使劲支楞着耳朵听,也只听出几句怎么轮流浇,怎么谁也不吃亏,可还是听不具体。”张士杰《渔童》:“那大荷花立刻支楞起来,随着蔓子一点一点地往回缩呀缩呀,越缩越小,不一会缩到鱼盒里去了。”(3).高傲自负。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自矜尚曰支楞。”
其他释义1.见'支楞'。
1.唐宗生仿佛感觉到邻居们在门里窗后的关注目光和支棱着的长耳朵,他一边晾衣服,一边问东屋的小男孩“大乌龟有木盆这么大吗?”。
2.来,坐在凳子上,把耳朵支棱起来,老头现在就跟你说一说什么是修真。
3.那人穿着钉了金钮扣的轻骑兵上衣和亮闪闪的皮靴,后背支棱着一件怪模怪样的木斗篷。
4.有些鸟发怒时,便将羽毛支棱起来。
5.正巧这时候林骏义又开始向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显摆,张富贵连忙支棱起耳朵。
6.遇敌时能支棱起身子对峙周旋,极善把握时机,往往一击而中。
7.在场的所有人共同支棱起耳朵,瞪大圆眼。
8.看到李卫国自顾自的在一边说,我瞪着迷茫的双眼看着李卫国,支棱这麻木的耳朵听着他的不知所云。
9.支棱着胳膊,德贝勒很是不屑地上下打量着相有豹“谁裤裆没夹紧,倒是把你给露出来了?麻溜儿给爷滚一边儿去!”。
10.脚板支棱由上往下敲击地板竣事时脚板逗留在地板。
读音:zhī
[zhī]
1.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2. 受得住:乐不可支。
3. 领款或付款:支付。
4. 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6.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 量词:一支笔。
读音:léng,lēng,líng
[leng]
[ léng ]1.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棱角。瓦棱。棱椎(多面体的一种)。三棱镜。模棱两可。
2. 神灵之威,威势:威棱。
[ líng ]1. 〔穆棱〕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