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閤
【拼音】:bài gé
基础解释见“[[拜阁]]”。
汉语大词典见“拜阁”。《汉语大词典》:拜阁(拜阁,拜閤) 拼音:bàigé亦作“拜閤”。魏晋南北朝婚俗,婚后,新郎礼拜于女家,女家为之宴集。犹后来之拜门。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妇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三日,经大会客,拜阁。四日,云:‘礼既有限,发遣去。’”《北史·毕义云传》:“及义云成婚之夕,众礼备设,剋日拜閤,鸣驺清路,盛列羽仪,兼差台吏二十人,责其鲜服,侍从车后。”唐段成式《婚杂仪注》:“北朝昏礼,婿拜阁日,嫁亲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至有大委顿。”
读音:bài,bái
[bài]
[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读音:hé,gé
[gé]
[ hé ]1. 全;总共。
2. 闭合。
[ gé ]1. 大门旁的小门。
2. 宫中小门。
3. 用同“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