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盖屋
【拼音】:wū xià gài wū
【简体】:屋下盖屋
【繁体】:屋下蓋屋
词语解释⒈ 同“屋下架屋”。
基础解释同/'屋下架屋/',比喻重复他人的所作所为而无所创新。也作“屋上架屋”。
引证解释⒈ 同“屋下架屋”。引: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康节﹞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牀上安牀,滋惑矣。’”
综合释义修订本参考资料:在房子下面盖房子。比喻重复模仿,无所创新。亦比喻繁复累赘。见屋下架屋条。宋˙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前录˙卷十九: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所谓陈言生活者也。宋.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汉语大词典同“屋下架屋”。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康节﹞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上安床,滋惑矣。’”
国语辞典⒈ 在房子下面盖房子。比喻重复模仿,无所创新。亦比喻繁复累赘。参见「屋下架屋」条。引:宋·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前录·卷一九》:「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所谓陈言生活者也』。」
辞典修订版在房子下面盖房子。比喻重复模仿,无所创新。亦比喻繁复累赘。参见「屋下架屋」条。宋.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前录.卷一九》:「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所谓陈言生活者也』。」
成语词典版01.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九》:「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所谓陈言,生活者也。」02.宋.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其他释义1.同'屋下架屋'。
读音:wū
[wū]
(1)(名)房子:~顶|~脊。
(2)(名)房间:茅~|里~。
读音:xià
[xià]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读音:gài,gě,hé
[gài]
[ gài ]1.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
2. 伞:雨盖。
3.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
4. 压倒,超过:盖世无双。
5.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
6. 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
7. 造(房子):盖楼。翻盖。
8.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盖闻”;②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
[ gě ]1.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 姓。
[ hé ]1. 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读音:wū
[wū]
(1)(名)房子:~顶|~脊。
(2)(名)房间: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