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律
【拼音】:jīng jì guī lǜ
【繁体】:經濟規律
词语解释⒈ 指经济现象间本质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失去作用,人们的任务是认识经济规律并利用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谋福利。也叫“经济法则”英:economiclaw;经济规律[jīngjìguīlǜ]⒈指经济现象间本质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失去作用,人们的任务是认识经济规律并利用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谋福利。也叫“经济法则”英economiclaw;
基础解释指经济现象间本质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失去作用,人们的任务是认识经济规律并利用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谋福利。也叫“经济法则”
引证解释⒈ 指经济现象间本质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或失去作用。⒈指经济现象间本质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或失去作用。
综合释义经济规律亦称“经济法则”。社会经济现象间普遍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表明社会经济过程发展的本质。。
汉语大词典指经济现象间本质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或失去作用。
其他释义也称“经济法则”。经济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必然性。有对几个社会都发生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和仅在某一个社会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在某一个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称为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价值规律),并随着经济条件的丧失而退出历史舞台。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违反经济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1.搞经济建设,应该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切忌一哄而起、一拥而上。
2.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
3.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
4.认为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里,组建康采恩的过程是符合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
5.商场如战场,市场经济始终潜藏着刀光剑影,这是由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决定的。
6.但这种兼并不应是政府的“拉郎配”行为,而应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
7.按照经济规律对包钢内部原料产品中的未达标品实行降价处理,形成劣质劣价机制,从而促进产品实物质量的提高。
8.本文所总结的这些经济规律,不光在理论研究上具有肯定的原创性,而且可操作性强,对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意义。
9.倡导投资活动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并确保从投资立项、项目建设决策过程和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10.然而,哩哩啦啦,一年时间快要过去了,一个50亿元的项目还没有进入实质的建设,依然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也绝对是经济发展和脱贫工作偏离了经济规律,好大喜功。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读音:jì,jǐ
[jì]
[ jì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 jǐ ]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
读音:guī
[guī]
(1)(名)画圆形的工具:圆~|两脚~。
(2)(名)规则;成例:校~|革除陋~。
(3)(动)劝告:~劝|~勉。
(4)(动)谋划;打主意:~划|~定|欣然~往。
读音:lǜ
[lǜ]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