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径
【拼音】:dào jìng
【注音】:ㄉㄠˋㄐ一ㄥˋ
【结构】:道(半包围结构)径(左右结构)
【繁体】:道徑
词语解释1.道路。2.途径;门路。道径[dàojìng]⒈道路。⒉途径;门路。
基础解释道路。途径;门路。
引证解释⒈道路。引《后汉书·南蛮传》:“蛮氏知尚粮少入远,又不晓道径,遂屯聚守险。”唐王建《射虎行》:“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緑苗成道径。”元阳恪《平蛮记》:“按图指示诸军所从道径。”⒉途径;门路。引汉刘向《列女传·京师节女》:“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司马安四至九卿,当时以为善宦,以今观之,则谓之拙宦可也。彼汩丧廉耻,广为道径者,不数年至公相矣,安用四至九卿哉!”
网络解释道径道径,拼音dàojìng,注音ㄉㄠˋㄐㄧㄥˋ,释义道路;途径;门路。
综合释义道路。《后汉书·南蛮传》:“蛮氏知尚粮少入远,又不晓道径,遂屯聚守险。”唐王建《射虎行》:“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緑苗成道径。”元阳恪《平蛮记》:“按图指示诸军所从道径。”途径;门路。汉刘向《列女传·京师节女》:“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司马安四至九卿,当时以为善宦,以今观之,则谓之拙宦可也。彼汩丧廉耻,广为道径者,不数年至公相矣,安用四至九卿哉!”
网友释义道径,拼音dàojìng,注音ㄉㄠˋㄐㄧㄥˋ,释义道路;途径;门路。
汉语大词典(1).道路。《后汉书·南蛮传》:“蛮氏知尚粮少入远,又不晓道径,遂屯聚守险。”唐王建《射虎行》:“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绿苗成道径。”元阳恪《平蛮记》:“按图指示诸军所从道径。”(2).途径;门路。汉刘向《列女传·京师节女》:“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司马安四至九卿,当时以为善宦,以今观之,则谓之拙宦可也。彼汩丧廉耻,广为道径者,不数年至公相矣,安用四至九卿哉!”
1.空闻、空见两人结伴下山,两人的脚程极快,不一会儿,就来到崇山脚下,依着圆觉在他们动身之前的提点,两人选了一条小道,径直步上前往无双城的官道。
2.鞭炮声声,鼓乐齐鸣,这一队人便沿着街道,径直走向了那一大片青灰色的庄院。
3.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4.算法采取域平均最短道径长度和域平均资流当用率做为实链道的代价权沉果女,闭于实链道的长耗入行了较为准确的预算。
5.空见两人结伴下山,两人的脚程极快,不一会儿,就来到崇山脚下,依着圆觉在他们动身之前的提点,两人选了一条小道,径直步上前往无双城的官道。
6.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7.空闻、空见两人结伴下山,两人的脚程极快,不一会儿,就来到崇山脚下,依着圆觉在他们动身之前的提点,两人选了一条小道,径直步上前往无双城的官道。(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8.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www.chazidian.com/zj-104941/查字典造句)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jìng
[jìng]
1. 小路;亦指道路,方法:径道。山径。捷径。途径。大相径庭(相差太远)。
2. 直,直捷了当:径直。径流。径情(任性)。径自。
3. 数学上指连接圆心和圆周的直线: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