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
【拼音】:qiáo fū
【注音】:ㄑ一ㄠˊㄈㄨ
【词性】:名词。
【结构】:樵(左右结构)夫(独体结构)
【简体】:樵夫
【繁体】:樵夫
词语解释樵夫qiáofū。(1)砍伐木材的人。(2)打柴的人。樵夫[qiáofū]⒈砍伐木材的人。英woodcutter;⒉打柴的人。例樵歌出林。——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英woodman;
基础解释一般指上山砍柴、劈柴的人,也可泛指从事林业的人。
引证解释⒈打柴的人。引《汉书·扬雄传下》:“士有不谈王道者则樵夫笑之。”颜师古注:“樵夫,采樵之人。”唐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去。”冯至《韩波砍柴》诗:“韩波是一个樵夫,终日在山里砍柴。”
网络解释樵夫(汉语词汇)樵夫是一个汉语词语,一般指上山砍柴、劈柴的人,也可泛指从事林业的人。
综合释义一般指上山砍柴、劈柴的人,也可泛指从事林业的人。《汉书·扬雄传下》:“士有不谈王道者则樵夫笑之。”颜师古注:“樵夫,采樵之人。”唐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去。”冯至《韩波砍柴》诗:“韩波是一个樵夫,终日在山里砍柴。”
汉语大词典打柴的人。《汉书·扬雄传下》:“士有不谈王道者则樵夫笑之。”颜师古注:“樵夫,采樵之人。”唐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冯至《韩波砍柴》诗:“韩波是一个樵夫,终日在山里砍柴。”
国语辞典采伐木柴的人。唐.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儒林外史.第九回》:「沿著大路去走有四里多路,遇著一个挑柴的樵夫。」也作「樵子」。樵夫[qiáofū]⒈采伐木柴的人。唐·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也作「樵子」。引《儒林外史·第九回》:「沿著大路去走有四里多路,遇著一个挑柴的樵夫。」英语woodman,woodcutter法语bûcheron
辞典修订版采伐木柴的人。唐.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儒林外史.第九回》:「沿着大路去走有四里多路,遇着一个挑柴的樵夫。」也作「樵子」。
辞典简编版砍柴的人。 【造句】随着燃料的进步,樵夫已逐渐成为历史名词。
法语bûcheron
其他释义1.打柴的人。
近义词 劈柴
1.哦!五十年陈酿的壮元红,好!难得的好酒!这回,我这乡野樵夫也有福享受如此美酒了。
2.群氓反素,时文载郁,耕父推畔,鱼竖让陆,樵夫耻危冠之饰,舆台笑短后之服。
3.巍峨青峰最高山峰上耸立着一栋连绵起伏的殿堂楼阁,其中云雾缭绕轮廓隐约可见,若是登山的樵夫偶然看到,必定认为是上界仙家住所。
4.他对着大众信口乱扯,说到态度认真起来时,他的声音就象打噎,而且还加上个樵夫劈柴的手势。
5.报道称,帕内塔同时拥有两个头衔,一个是国防开支的辩解者,另一个则是削减国防预算的“樵夫”。
6.在山上除了一个蓬头历齿的老樵夫以外,他什么人也没有看见。
7.那小女孩眉清目秀,脸色圆润,正探头探脑地寻找烧鸡的踪影,她掀开李樵夫的长袖,又拽拽小不点的小腿,“别藏了!老李!赶紧把烧鸡交出来!”。
8.再比如扮樵夫的黎凤来正林中走步,却出了场上戏,对场侧闻慧莲打的木鱼点不满意,两人交流和解的一段清楚明白地提醒着我们这出戏的游戏性。
9.对此电影则增加了一个旁观者樵夫的自白,让各个证人的证词得以有对照的基点。
10.有樵夫挑担往来于深山村落间,有稻农耕篱放歌于良田青埂上,有白发老者谈笑风生对弈于莎莎古桑下,有垂髫稚童戏蜂追蝶于露红烟紫间。
读音:qiáo
[qiáo]
(1)(名)〈方〉柴。
(2)(动)〈书〉打柴:~夫。
读音:fū,fú
[fū]
[ fū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 fú ]1.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