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柴都
【拼音】:pò chái dōu
【注音】:ㄆㄛˋㄔㄞˊㄉㄡ
【结构】:破(左右结构)柴(上下结构)都(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五代时后蜀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破柴都[pòcháidōu]⒈五代时后蜀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
基础解释五代时后蜀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
引证解释⒈五代时后蜀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蜀人爨薪,皆短而麤,束缚齐密,状若大饼餤,不可遽烧,必以斧破之,至有以斧柴为业者。按,周世宗,柴姓,故以“破柴”为名。引孟蜀时,周世宗志欲取蜀,蜀卒涅面为斧形,号‘破柴都’。”
综合释义五代时后蜀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蜀人爨薪,皆短而麤,束缚齐密,状若大饼餤,不可遽烧,必以斧破之,至有以斧柴为业者。孟蜀时,周世宗志欲取蜀,蜀卒涅面为斧形,号‘破柴都’。”按,周世宗,柴姓,故以“破柴”为名。
汉语大词典五代时后蜀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蜀人爨薪,皆短而粗,束缚齐密,状若大饼餤,不可遽烧,必以斧破之,至有以斧柴为业者。孟蜀时,周世宗志欲取蜀,蜀卒涅面为斧形,号‘破柴都’。”按,周世宗,柴姓,故以“破柴”为名。
读音:pò
[pò]
(1)(形)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而变得不完整:~烂|手~了|书~了。
(2)(动)使损坏:~釜沉舟。
(3)(动)使分裂;劈开:势如~竹|~开西瓜。
(4)(动)整的换成零的:~零钱。
(5)(动)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格|~例|不~不立。
(6)(动)打败(敌人);打下(据点):大~敌军|城~了。
(7)(动)花费:~钞|~费。
(8)(动)〈口〉不顾惜:~工夫。
(9)(动)使真相露出;揭穿: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
读音:chái
[chái]
1. 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2. 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3. 瘦,不松软:柴鸡。柴心儿。
4. 姓。
读音:dū,dōu
[dōu]
[ dū ]1.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3.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4. 总:都为一集。
5. 居:“都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 dōu ]1. 全,完全: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都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