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见
【拼音】:bó jiàn
【注音】:ㄅㄛˊㄐ一ㄢˋ
【结构】:博(左右结构)见(独体结构)
【繁体】:博見
词语解释博见bójiàn。(1)看得远,看得广。博,广、远,状语。博见[bójiàn]⒈看得远,看得广。博,广、远,状语。例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英readextensively;
基础解释看得远,看得广。博,广、远,状语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引证解释⒈见得多,看得远。引《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⒉谓广博。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一患:理鬱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网络解释博见博见是一个词语,读音是bójiàn,释义是见闻广博。
汉语大词典(1).见得多,看得远。《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谓广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一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其他释义1.见得多,看得远。2.谓广博。
1.黑衣头领接到了萧易扔来的所谓灵石,有模有样的看着手里的狼魂丹,黑衣头领果然博见多闻,他仔细的看着手里的灵石,嘴里不断呢喃,他是在念着五魂灵石的驱动之法。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之句;至此年四月时,已著成《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并把后者抄寄文彦博文彦博见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倪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企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与之相配的是他博古通今的渊博见识。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读音:bó
[bó]
(1)(形)多;丰富:渊~。
(2)(动)知道得多:~古通今。
(3)(形)〈书〉大:宽衣~带。
(4)(动)取得:聊~一笑。
(5)(名)指赌博:~徒|~局。
读音:jiàn,xiàn
[jiàn]
[ j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 xiàn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