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
【拼音】:qǐng yīng
【简体】:请缨
【繁体】:請纓
基础解释(书)(动)汉朝时,南越(粤)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劝说南越王入朝。终军说,愿取一长缨(绳子)把南越王绑来。后用“请缨”指请求杀敌:为国~。
辞典修订版汉武帝时,南越与汉和亲,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入朝归顺。终军自己请命,愿意接受此任务,必使南越王来朝。典出《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后比喻自请从军。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宋.刘克庄〈水调歌头.一卷阴符〉词:「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辞典简编版指自请武装从军。 【造句】这部小说描写二次大战期间,许多年轻人请缨报国的故事。
近义词 请战
读音:qǐng
[qǐng]
(1)(动)请求:~教|~假。
(2)(动)邀请;聘请:~客|~医生。
(3)(副)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您~坐|~准时出席。
(4)(动)旧时指买香烛、纸马、佛龛。
读音:yīng
[yīng]
(1)(名)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也泛指带子:~帽|长~。
(2)(名)(~儿)缨子
(3)(名):红~枪。
(4)(名)(~儿)缨子。
(5)(名)缨子:芥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