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才子
【拼音】:dà lì shí cái zǐ
词语解释⒈ 唐代宗大历年间齐名的十个诗人。大历十才子[dàlìshícáizǐ]⒈唐代宗大历年间齐名的十个诗人。
基础解释唐代宗大历年间齐名的十个诗人。
引证解释⒈ 唐代宗大历年间齐名的十个诗人。引:《新唐书·文艺传下·卢纶》:“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异。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李益》:“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晓(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湋、李嘉祐。又云:吉頊、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晓、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⒈唐代宗大历年间齐名的十个诗人。引《新唐书·文艺传下·卢纶》:“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异。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李益》:“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晓(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湋、李嘉祐。又云:吉頊、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晓、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
综合释义唐代宗大历年间,有韩翃、卢纶、钱起、司空曙、吉中孚、耿讳、夏侯审、崔峒、苗发、李端十人,俱有诗名,号称「大历十才子」。《新唐书·文艺传下·卢纶》:“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异。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李益》:“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晓(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湋、李嘉祐。又云:吉頊、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晓、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
汉语大词典唐代宗大历年间齐名的十个诗人。《新唐书·文艺传下·卢纶》:“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异。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李益》:“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晓(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湋、李嘉祐。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晓、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
国语辞典⒈ 唐代宗大历年间,有韩翃、卢纶、钱起、司空曙、吉中孚、耿讳、夏侯审、崔峒、苗发、李端十人,俱有诗名,号称「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dàlìshícáizǐ]⒈唐代宗大历年间,有韩翃、卢纶、钱起、司空曙、吉中孚、耿讳、夏侯审、崔峒、苗发、李端十人,俱有诗名,号称「大历十才子」。
其他释义1.唐代宗大历年间齐名的十个诗人。
1.在诗歌题材、审美理想、创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大历十才子与宋诗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2.大历时期,宋型文化的某些因素已经开始萌生,故而大历十才子诗歌已经开始具备宋诗的某些特征。
3.因而,“大历十才子”在中唐诗史上起着承上启下和转折过渡的独特作用,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4.苗发,宰相晋卿之子。终都官员外郎,大历十才子之一也。诗二首。
5.审美理想、创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大历十才子与宋诗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6.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www.chazidian.com查字典大历十才子造句)
读音:dà,dài
[dà]
[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lì
[lì]
(1)(名)经历;经过:来~|~时半年。
(2)(形)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年|~代|~次|~届。
(3)(量)遍;一个一个地:~访各校。
(4)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阴~。
(5)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日~|天文~。
读音:shí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cái
[cái]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