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坨
【拼音】:bāo tuó
【结构】:包(半包围结构)坨(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湖北省通山县的传统特色食品,在通山境内有着悠久历史,和北方水饺一样,每到过年时全家人必吃的,寓意团圆的意思。
综合释义包坨@@@@@也用陀@@@@@此两字为本地特色方言读音音译,为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境内的一种特色食品,就像北方流行饺子一样,大年三十(除夕)是一定要全家人一起吃的,将其外表球形寓意为团圆的意思,做法和外形类似汤圆,只是用料和陷不同于汤圆,而且只能现做现煮才有那个味,所以其他地方的吃不到正宗的通山包坨的。
读音:bāo
[bāo]
(1)(动)用纸、布等裹起来
(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
(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
(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
(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
(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
(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
(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动)担保:~你满意。
(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
(12)姓。
读音:tuó
[tuó]
(1)(名)面食煮熟后粘在一块儿。
(2)(名)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