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
【拼音】:xī kūn
【注音】:ㄒ一ㄎㄨㄣ
【结构】:西(独体结构)昆(上下结构)
【繁体】:西崑
词语解释指昆仑山。多借指仙境。指崦嵫山。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见'西昆体'。
基础解释见/'西昆体/',诗体之一。指崦嵫山。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见/'西昆体/'。
引证解释⒈指昆仑山。多借指仙境。引南朝梁王僧孺《赠顾仓曹》诗:“洛阳十二门,楼闕似西崑。”唐王绩《游仙》诗:“心疑游北极,望似陟西崑。”宋范成大《浮丘亭》诗:“西崑巉絶不可至,东望蓬莱愁弱水。”⒉指崦嵫山。引《文选·沉约<和谢宣城>》:“牵拙谬东汜,浮惰及西崑。”李善注:“西崑谓崦嵫,日之所入也。”清吴伟业《朝日坛次韵》:“即今东汜西崑处,尽入铜壶倒景殊。”⒊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引唐上官仪《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详观帝籙,披册府於西崑。”⒋见“西崑体”。
网络解释西昆西昆村位于福鼎市西部30公里处,隶属于该市管阳镇,距离管阳镇7公里。全村方圆达15平方公里,基本以山地为主,当地主要以种植茶树为主。全村2000余人口中,孔姓后裔达860余人,其余为张、陈等26姓。因此该村有“江南孔裔第一村”之称(《中国文化遗产年鉴2006》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综合释义指昆仑山。多借指仙境。南朝梁王僧孺《赠顾仓曹》诗:“洛阳十二门,楼闕似西崑。”唐王绩《游仙》诗:“心疑游北极,望似陟西崑。”宋范成大《浮丘亭》诗:“西崑巉絶不可至,东望蓬莱愁弱水。”指崦嵫山。《文选·沉约<和谢宣城>》:“牵拙谬东汜,浮惰及西崑。”李善注:“西崑谓崦嵫,日之所入也。”清吴伟业《朝日坛次韵》:“即今东汜西崑处,尽入铜壶倒景殊。”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唐上官仪《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详观帝籙,披册府於西崑。”见/西昆体/。
汉语大词典(1).指昆仑山。多借指仙境。南朝梁王僧孺《赠顾仓曹》诗:“洛阳十二门,楼阙似西昆。”唐王绩《游仙》诗:“心疑游北极,望似陟西昆。”宋范成大《浮丘亭》诗:“西昆巉绝不可至,东望蓬莱愁弱水。”(2).指崦嵫山。《文选·沈约〈和谢宣城〉》:“牵拙谬东汜,浮惰及西昆。”李善注:“西昆谓崦嵫,日之所入也。”清吴伟业《朝日坛次韵》:“即今东汜西昆处,尽入铜壶倒景殊。”(3).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唐上官仪《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详观帝箓,披册府于西昆。”(4).见“西昆体”。
国语辞典西方的昆仑山。
其他释义1.指昆仑山。多借指仙境。2.指崦嵫山。3.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4.见'西昆体'。
1.这双抓髻,微胖道者,赫然是昔日封神时,帮扶阐教敌对截教的西昆仑散人陆压。
2.虽然赵向东当兵时曾在喀喇昆仑驻守过,但是还从未听过西昆仑这个地名,但是现在也不方便问。
3.此乃东昆仑玉虚宫取西昆仑瑶池蟠桃木所制飞剑,蕴含两家无上仙力,威力无穷。
4.五代以后,诗的进步停顿了,北宋初年盛行一种摹仿李商隐面目的诗,称为西昆体,而李氏的真正优点并没有学到,所以渐渐为人所厌薄。
5.西昆体的兴衰,和北宋进士考试的关系极其密切。
6.宋祁不仅与西昆派诗人交游频繁,而且与革新派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等交游甚多。
7.昔者,暴君于世,有姜佐周,伐纣以朗乾坤,携众仙阵于九天,出西昆仑。
8.于是焚琴煮鹤,弃剑捐书,远赴流沙之西昆仑之北。
9.嘉兴钱家确是名门望族,往上可以一直追溯到五代十国的吴越王钱镠和他的曾孙、北宋西昆体诗人钱惟演。
10.对唐宋婉约词的影响很大,北宋人宗法商隐创立西昆体,王安石更是评价“虽老杜无以过也”。
读音:xī
[xī]
(1)(名)西方:~边|~南。
(2)(名)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
(3)(名)姓。
读音:kūn
[kūn]
1. 子孙,后嗣:昆裔(子孙后代)。后昆。
2. 哥哥:昆弟(a.兄弟;b.友好亲爱)。昆仲。昆季。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辞)。
3. 众多:昆虫(虫类的统称)。
4. 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