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旄
【拼音】:xīng máo
【注音】:ㄒ一ㄥㄇㄠˊ
【结构】:星(上下结构)旄(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亦作'星施'。2.绘有星辰的旄。亦泛指旌旗。
基础解释亦作/'星施/',见/'星旄/'。绘有星辰的旄。亦泛指旌旗。
引证解释⒈亦作“星施”。绘有星辰的旄。亦泛指旌旗。引《逸周书·王会》:“楼烦以星施。星施者,珥尾。”孔晁注:“施所以为旄羽珥。”朱右曾校释:“愚案:《説文》云:‘施,旗皃。珥,瑱也。’盖垂旄于旗若珥然。”《文选·扬雄<甘泉赋>》:“流星旄以电爥兮,咸翠盖而鸞旗。”张铣注:“旄,以旄牛尾为之,饰以星文,其光如电,悬於竿上以指麾也。”清王夫之《九昭》:“左威蕤之翠羽兮,右离褷之星施。”章炳麟《东夷诗》之八:“葳星施从风颺,雷鼓喧郊甸。”
网络解释星旄星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īngmáo,是指绘有星辰的旄。
综合释义亦作“星施”。绘有星辰的旄。亦泛指旌旗。《逸周书·王会》:“楼烦以星施。星施者,珥尾。”孔晁注:“施所以为旄羽珥。”朱右曾校释:“愚案:《説文》云:‘施,旗皃。珥,瑱也。’盖垂旄于旗若珥然。”《文选·扬雄<甘泉赋>》:“流星旄以电爥兮,咸翠盖而鸞旗。”张铣注:“旄,以旄牛尾为之,饰以星文,其光如电,悬於竿上以指麾也。”清王夫之《九昭》:“左威蕤之翠羽兮,右离褷之星施。”章炳麟《东夷诗》之八:“葳星施从风颺,雷鼓喧郊甸。”
汉语大词典亦作“星施”。绘有星辰的旄。亦泛指旌旗。《逸周书·王会》:“楼烦以星施。星施者,珥尾。”孔晁注:“施所以为旄羽珥。”朱右曾校释:“愚案:《说文》云:‘施,旗皃。珥,瑱也。’盖垂旄于旗若珥然。”《文选·扬雄〈甘泉赋〉》:“流星旄以电烛兮,咸翠盖而鸾旗。”张铣注:“旄,以旄牛尾为之,饰以星文,其光如电,悬于竿上以指麾也。”清王夫之《九昭》:“左威蕤之翠羽兮,右离褷之星施。”章炳麟《东夷诗》之八:“葳星施从风飏,雷鼓喧郊甸。”
读音:xīng
[xīng]
(1)(名)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罗棋布|月明~稀。
(2)(名)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射光或反射光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3)(名)(~儿)细碎或细小的东西:一~半点儿。
(4)(名)秤杆上标记斤、两、钱的小点子。
(5)(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máo,mào
[máo]
[ máo ]1.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 mào ]1. 古同“耄”,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