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母石
【拼音】:qǐ mǔ shí
【注音】:ㄑ一ˇㄇㄨˇㄕˊ
【结构】:启(半包围结构)母(独体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繁体】:啟母石
词语解释夏启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话传说夏禹妻涂山氏生启而化为石。启母石[qǐmǔshí]⒈夏启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话传说夏禹妻涂山氏生启而化为石。
引证解释⒈夏启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话传说夏禹妻涂山氏生启而化为石。引《汉书·武帝纪》:“朕用事华山,至於中岳,获駮麃,见夏后启母石。”颜师古注:“应劭曰:‘启生而母化为石。’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餉,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事见《淮南子》。”按,今本《淮南子·人间训》仅言“禹生于石”。高诱注:“禹母修己,感而生禹,拆胸而出。”
网络解释启母石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境内.涂山之阳,启母涧之西,有巨石如慈祥的妇人端坐于山崖之上。此即传说中启母所化之石。明代邑贤袁赋诗云:“涂山之国临淮海,山中石母几千载。苦历冰霜不事妆,任教风雨颜无改。独坐岩头望百川,怀襄疏濬为桑田。平成底绩非无日,不恤三过实母贤······”
综合释义夏启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话传说夏禹妻涂山氏生启而化为石。《汉书·武帝纪》:“朕用事华山,至於中岳,获駮麃,见夏后启母石。”颜师古注:“应劭曰:‘启生而母化为石。’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餉,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事见《淮南子》。”按,今本《淮南子·人间训》仅言“禹生于石”。高诱注:“禹母修己,感而生禹,拆胸而出。”
汉语大词典夏启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话传说夏禹妻涂山氏生启而化为石。《汉书·武帝纪》:“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駮麃,见夏后启母石。”颜师古注:“应劭曰:‘启生而母化为石。’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事见《淮南子》。”按,今本《淮南子·人间训》仅言“禹生于石”。高诱注:“禹母修己,感而生禹,拆胸而出。”
其他释义1.夏启母所化之石。古代神话传说夏禹妻涂山氏生启而化为石。
1.今安徽省怀远县涂山之巅有“启母石”,相传是启的母亲,至今奉祀、瞻仰者不绝.
读音:qǐ
[qǐ]
(1)(动)打开:~封|~门。
(2)(动)开导:~蒙|~发。
(3)(动)开始:~程|~用。
(4)(动)陈述:敬~者(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
(5)(名)旧时文体之一;较简短的书信:小~|谢~。
(6)(Qǐ)姓。
读音:mǔ
[mǔ]
(1)(名)母亲:~女|老~。
(2)(名)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伯~|姑~|姨~。
(3)(形)(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的):~鸡|~牛。
(4)(形)(~儿)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
(5)(名)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机|失败乃成功之~。
(6)(Mǔ)姓。
读音:shí,dàn
[shí]
[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