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琴
【拼音】:wú shēng qín
【注音】:ㄨˊㄕㄥㄑ一ㄣˊ
【结构】:无(独体结构)声(上下结构)琴(上下结构)
【繁体】:無聲琴
词语解释1.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基础解释即无弦琴。
引证解释⒈即无弦琴。引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唐杜甫《过津口》诗:“瓮餘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网络解释无声琴词目:无声琴
解释即无弦琴。陶渊明不解音律,却放置了一张无弦的不加装饰的琴,每逢饮酒聚会,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情趣。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综合释义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唐杜甫《过津口》诗:“瓮餘不尽酒,膝有无声琴。”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网友释义词目:无声琴拼音:wúshēnɡqín解释:即无弦琴。陶渊明不解音律,却放置了一张无弦的不加装饰的琴,每逢饮酒聚会,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情趣。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汉语大词典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唐杜甫《过津口》诗:“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qín
[qín]
(1)(名)古琴。
(2)(名)某些乐器的统称;如钢琴、提琴、胡琴等:~键|~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