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骢
【拼音】:huā cōng
【注音】:ㄏㄨㄚㄘㄨㄥ
【结构】:花(上下结构)骢(左右结构)
【繁体】:花驄
词语解释1.即五花马。花骢[huācōng]⒈即五花马。
基础解释即五花马。
引证解释⒈即五花马。参见“五花马”。引唐杜甫《骢马行》:“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大宛种。”宋周邦彦《夜飞鹊·别情》词:“花驄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清方文《送左三山先生按浙江》诗之一:“平明骑马出,谁不避花驄。”
网络解释花骢花骢,读音ㄏㄨㄚㄘㄨㄥ,汉语词语,意为五花马,出自《骢马行》。
综合释义即五花马。唐杜甫《骢马行》:“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大宛种。”宋周邦彦《夜飞鹊·别情》词:“花驄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清方文《送左三山先生按浙江》诗之一:“平明骑马出,谁不避花驄。”参见“五花马”。
汉语大词典即五花马。唐杜甫《骢马行》:“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骢大宛种。”宋周邦彦《夜飞鹊·别情》词:“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清方文《送左三山先生按浙江》诗之一:“平明骑马出,谁不避花骢。”参见“五花马”。《汉语大词典》:五花马(五花马) 拼音:wǔhuāmǎ唐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马”,亦称“五花”。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仇兆鳌注引郭若虚曰:“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唐无名氏《白雪歌》:“五花马踏白云衢,七香车碾瑶墀月。”一说,“五花马,谓马之毛色作五花文者。”见唐李白《将进酒》诗王琦注。
1.南国贤侯待德风,长途仍借九花骢。
2.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花骢造句)
3.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87029/花骢造句]
读音:huā
[huā]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读音:cōng
[cōng]
(名)〈文〉青色与白色夹杂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