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垡
【拼音】:cǎo fá
【注音】:ㄘㄠˇㄈㄚˊ
【结构】:草(上下结构)垡(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带草的土块。草垡[cǎofá]⒈带草的土块。
引证解释⒈带草的土块。引宋王安石《步月》诗:“呼童拥草垡,復使东南注。”宋谢翱《咄咄复咄咄》诗:“咄咄復咄咄,野风吹云起草垡。”
网络解释草垡草垡位于沼泽土上部,也有成厚度不等的埋藏存在;层厚度10余厘米至数米,但超过50cm时即为泥炭土。
综合释义带草的土块。宋王安石《步月》诗:“呼童拥草垡,復使东南注。”宋谢翱《咄咄复咄咄》诗:“咄咄復咄咄,野风吹云起草垡。”
汉语大词典带草的土块。宋王安石《步月》诗:“呼童拥草垡,复使东南注。”宋谢翱《咄咄复咄咄》诗:“咄咄复咄咄,野风吹云起草垡。”
其他释义1.带草的土块。
1.记者在扎龙湿地核心区采访时看到,许多居民的住房都是用草垡子垒筑。
2.黑鱼泡最早是一块很大的湿地,周围生长着茂盛的芦苇,湿地里面有一些草垡子,上面的草不是很高,远看像陆地一样。
3.这些草垡子被挖起来后,湿地的地表就会裸露出来,再难恢复。
4.黑鱼泡最早是一块很大的湿地,周围生长着茂盛的芦苇,湿地里面有一些草垡子,上面的草不是很高,远看像陆地一样。(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5.记者在扎龙湿地核心区采访时看到,许多居民的住房都是用草垡子垒筑。【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草垡造句】
读音:cǎo
[cǎo]
(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
读音:fá
[fá]
(1)(动)耕地翻土。
(2)(名)翻耕过的土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