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旮旯
【拼音】:qiáng gā lá
【结构】:墙(左右结构)旮(上下结构)旯(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墙旮旯(gālá)是中国北方方言词汇,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墙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基础解释旮旯儿gālár〈方〉∶角落,相交的两墙形成的内角每一个旮旯儿都打扫干净了[out-of-the-wayplace]∶偏僻狭窄的地方解扣松裙,在炕旮旯里换上。——《儿女英雄传》炕旮旯儿
读音:qiáng
[qiáng]
(名)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壁|~根|~基|~头|~纸|城~|高~|围~|铜~铁壁|狗急跳~。
读音:gā
[gā]
(1)〔旮旯〕(名)角落:墙~~|门~~。
(2)〔旮旯〕(名)比喻偏僻的地方:山~~|背~~儿。
读音:lá
[lá]
见〔旮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