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注音】:ㄑ一ㄥˋㄓㄨˊㄋㄢˊㄕㄨ
【词性】:形容词、成语。
【简体】:罄竹难书
【繁体】:罄竹難書
词语解释罄竹难书qìngzhú-nánshū。(1)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罄竹难书[qìngzhúnánshū]⒈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例顺天府丞刘志选,疏参都督张国纪罪状,罄竹难书。——明·文秉《先拨志始》英toonumeroustorecord;
基础解释罄:尽,完。竹:古人用来写字的竹简。书:书写。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尽。
引证解释⒈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皆此语所本。引《旧唐书·李密传》载:密作书移郡县,数隋炀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明史·邹维琏传》:“忠贤大姦大恶,罄竹难书。”刘师培《悲佃篇》:“满洲入关,虐民之政,罄竹难书。”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三:“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按,《吕氏春秋·明理》:“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汉书·公孙贺传》载,贺捕京师大侠朱安世以赎子罪,安世笑曰:“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
综合释义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邹韬奋《抗战以来》
汉语大词典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旧唐书·李密传》载:密作书移郡县,数隋炀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明史·邹维琏传》:“忠贤大奸大恶,罄竹难书。”刘师培《悲佃篇》:“满洲入关,虐民之政,罄竹难书。”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三:“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按,《吕氏春秋·明理》:“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汉书·公孙贺传》载,贺捕京师大侠朱安世以赎子罪,安世笑曰:“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皆此语所本。
国语辞典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也难以写尽。语或本于《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后汉书.卷六十六.公孙贺传》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之说。至《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罄竹难书[qìngzhúnánshū]⒈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也难以写尽。语或本于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引《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后汉书·卷六十六·公孙贺传》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之说。至《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近擢发难数反丰功伟绩寥寥可数成语解释罄竹难书
辞典简编版即使用尽所有竹简,也书写不完。多比喻罪状极多,列举不完。语本《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 【造句】这名嫌犯的罪状罄竹难书,社会大众都期盼司法能依法惩处,彰显公义。
成语词典版01.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一出》:「你恶端罄竹难书写,贪秽熏天怎掩遮。」02.《明史.卷二三五.邹维琏列传》:「维琏抗疏曰:『(魏)忠贤大奸大恶,罄竹难书。』」03.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四.绪帖》:「凡此五偏,犹其大略,至于琐屑,罄竹难书。」04.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三.西选年选佟选》:「三臣罪状,罄竹难书。」05.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三.郭刘二疏》:「明珠一人,其智术足以弥缝过恶,又有余国柱奸谋附和,负恩之罪,罄竹难书。伏祈霆威,立加严谴,天下人情无不欣畅矣。」06.《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眯了眼的抛米撒面,作的那孽,罄竹难书。」
典故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此时,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却以为洛阳尚未拿下,还不必急在一时。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于是,李渊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知命为五十岁,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英语too numerous to be listedtoo numerous to record
法语crimes trop nombreux pour être énumérés
其他释义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事实多得写不完。
1.一审判决书曾指出,陈哲男深受陈水扁倚赖,但不知“爱惜羽毛”,贪图私欲,还说他败法乱纪,罄竹难书。
2.这恶霸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最后总算受到法律制裁。
3.颠倒黑白,扭曲事实,编造假象。。真特么罄竹难书。
4.殖民统治罪恶滔天,其后遗症更是罄竹难书,殖民者实行的“以夷治夷”的卑劣手段直接造成不少非洲国家今日的民族矛盾,作为多民族的肯尼亚自然难以幸免。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6.日本人给我们带来的罪恶,真所谓是罄竹难书。
7.欺刘表祸害江东,辱孙坚神人共愤,背盟收吕布,忘义反安宁,屡屡相逼盟友,罪行罄竹难书,碌碌小人,无信鼠贼,焉能与曹丞相共论乎?
8.主编太山与责编饼干两位老大,你们对我,真心的不错,私下里,我说过,我要开单章专门感谢你们,但觉得,如果这个单章要开,会是几万几十万,也“罄竹难书”。
9.即使是罄竹难书的大罪犯,只要他能诚心改过向上,我身为律师,还是愿意替他辩护。
10.方今圣明在上,固已兴利除弊,泽溥苍生,矧兹理财之要图,可不速加整顿以纾吾民之积困乎?子潜氏日厘金之弊罄竹难书。
读音:qìng
[qìng]
(形)〈书〉尽;空:~尽|~其所有。
读音:zh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读音:nán,nàn
[nán]
[ nán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3. 不好:难听。难看。
[ nàn ]1.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2. 仇怨:排难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