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杆菌
【拼音】:shāng hán gǎn jun1
【繁体】:傷寒桿菌
【拼音】:shāng hán gǎn jun1
词语解释(Typhoidbacillus)一名窒扶斯菌,伤寒症之病源菌也。公元一八八O年义培脱氏发见之。为短杆状,多孤立,亦间有两个至三个联络者,特于白胶或马铃薯培养基,更多呈长丝状。无芽胞,菌体周围,有鞭毛十数条,运动活泼。对于乾燥之抵抗力颇大,若不受直射之日光,能生存数星期。在湿泥中能生存三个月,在水中能生存二个月,又在人肠内,有生存数年乃至数十年者,其抵抗力可谓大矣。至其传染之径路,除人与人直接传染外,多由饮料水入消化器内,经淋巴管而寄生回肠末端之黏膜,使发生溃疡,病原体遂侵入血行中而发伤寒症。
网友释义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是造成伤寒病的病原体,是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其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染力很强。人感染后主要症状为高烧,可达39~40℃;其他症状有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常称“伤寒热”;肠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
读音:shāng
[shāng]
(1)(动)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害:内~|虫~。
(2)(动)伤害:出口~人|~感情。
(3)(动)悲伤:忧~|哀~。
(4)(动)因过度而感到厌烦(多指饮食):吃糖吃~了。
(5)(动)妨碍:无~大体。
读音:hán
[hán]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读音:gān,gǎn
[gǎn]
[ gān ]1. 较长的棍:杆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杆。桅杆。电线杆。
[ gǎn ]1. 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杆秤(区别于台秤等)。笔杆儿。杆菌。
2. 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杆笔。一杆步枪。
读音:jūn,jùn
[jun1]
[ jūn ]1. 低等植物的一大类,不开花,没有茎和叶子,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料,过寄生生活,种类繁多:细菌。真菌。病菌。菌肥。
[ jùn ]1. 即“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