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藏
【拼音】:zuǒ cáng
【注音】:ㄗㄨㄛˇㄘㄤˊ
【结构】:左(半包围结构)藏(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属太府寺。唐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又设左藏南库。元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左藏[zuǒcáng]⒈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属太府寺。唐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又设左藏南库。元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
基础解释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属太府寺。唐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又设左藏南库。元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
引证解释⒈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属太府寺。唐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又设左藏南库。元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有中藏。晋有左右藏……唐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引祥符二年,併金银丝緜为一。七年併生白杂色为生熟匹帛。”
网络解释左藏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百官志》曰:左藏,晋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二年,并金银丝緜为一。七年并生白杂色为生熟匹帛。”
综合释义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属太府寺。唐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又设左藏南库。元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有中藏。晋有左右藏……唐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二年,併金银丝緜为一。七年併生白杂色为生熟匹帛。”
汉语大词典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属太府寺。唐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又设左藏南库。元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有中藏。晋有左右藏……唐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绵,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二年,并金银丝绵为一。七年并生白杂色为生熟匹帛。”
其他释义1.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属太府寺。唐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又设左藏南库。元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
读音:zuǒ
[zuǒ]
(1)(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
(2)(名)东:山~(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
(3)(形)偏;斜;不正常:~脾气|~道旁门。
(4)(动)错;不对头:想~了|说~了。
(5)(形)相反:意见相~。
(6)(形)进步的;革命的:~联|~派|~翼作家。
(7)〈书〉同“佐”。
(8)姓。
读音:cáng,zàng
[cáng]
[ cáng ]1.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2.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 zàng ]1.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2.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4.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5. 古同“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