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
【拼音】:zhù róng
【注音】:ㄓㄨˋㄖㄨㄥˊ
【结构】:祝(左右结构)融(左右结构)
【简体】:祝融
【繁体】:祝融
词语解释⒈ 神名。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传说中的古帝。峰名。祝融[zhùróng]⒈神名。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传说中的古帝。峰名。
基础解释1.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3.传说中的古帝。4.峰名。衡山的最高峰。
引证解释⒈ 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引:《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顓頊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唐张说《蒲津桥赞》:“飞廉煽炭,祝融理炉。”清赵翼《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祝融。”⒉ 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引:《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於东方,得祝融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鉤芒与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颜师古注:“祝融,南方神。”唐韩愈《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⒊ 传说中的古帝。引: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与非未可知也。”⒋ 峰名。衡山的最高峰。据《路史》云,祝融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引:唐韩愈《谒衡岳庙》诗:“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廩腾掷堆祝融。”宋杨万里《送刘子思往衡阳》诗:“洞庭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石廩与祝融。”⒈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引《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顓頊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唐张说《蒲津桥赞》:“飞廉煽炭,祝融理炉。”清赵翼《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祝融。”⒉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引《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於东方,得祝融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鉤芒与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颜师古注:“祝融,南方神。”唐韩愈《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⒊传说中的古帝。引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与非未可知也。”⒋峰名。衡山的最高峰。据《路史》云,祝融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引唐韩愈《谒衡岳庙》诗:“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廩腾掷堆祝融。”宋杨万里《送刘子思往衡阳》诗:“洞庭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石廩与祝融。”
综合释义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顓頊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唐张说《蒲津桥赞》:“飞廉煽炭,祝融理炉。”清赵翼《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祝融。”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於东方,得祝融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鉤芒与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颜师古注:“祝融,南方神。”唐韩愈《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传说中的古帝。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与非未可知也。”峰名。衡山的最高峰。据《路史》云,祝融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唐韩愈《谒衡岳庙》诗:“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廩腾掷堆祝融。”宋杨万里《送刘子思往衡阳》诗:“洞庭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石廩与祝融。”
国语辞典⒈ 火神。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引:《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例: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⒉ 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引:《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祝融[zhùróng]⒈火神。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引《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例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⒉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引《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英语GodofFire德语ZhuRong(Eig,Pers)
辞典修订版火神。《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辞典简编版传说中的火神,后遂借指火或火灾。 【造句】因为祝融肆虐,使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
其他释义1.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3.传说中的古帝。4.峰名。衡山的最高峰。据《路史》云,祝融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
近义词 回禄
1.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发生了水火不容的战争,共工惨败。
2.脾气最为火爆的火神祝融一脸的兴奋,这个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遇。
3.在蒋钦看来,周泰成了累赘,一直是祝融夫人的攻击点,受到刺激的周泰失去了冷静、沉着,反而有点迟钝了。
4.一缕清风春来送,敲开关闭冬心扉,一阵喜雨春来洒,滋润美丽好颜容,一碗青酒春相祝,融化寒气舒展身,挽住春天暖之手,给力全新一年行。祝朋友立春快乐,春意盎然又一年!
5.根据文献记载,再从时空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古城寨城址很可能就是历史上的“祝融之墟”。沿用至西周时期则为郐国故城。
6.祝融却在一旁喝着闷酒,这杜康酿出的酒比起粟米酒更有韵味,醇香扑鼻,还透着一丝甘甜。
7.羿让放号箭,蓬蒙与祝融分别从两侧杀出,截住鹏的回路,形成包围之势;应龙与飞廉也回身厮杀。
8.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
9.空间震荡,星辰破碎,但是,整个周天星辰大阵却是没有被撼动分毫,祝融见此,脸色变得铁青,挥起拳头,瞬间轰出无数拳。
10.突然,一个男子挡在了祝融身前,快速出手,双手如游龙般划过虚空,勾动天地大道之力,其周身被无尽五色火焰包裹,气冲霄汉,要烧灭这片天穹。
读音:zhù
[zhù]
1.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祝福。祝寿。祝捷。祝辞。馨香祷祝。
2. 古代指男巫。
3.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祝融。庙祝。
4. 断:祝发(
)(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5. 姓。
6. 古同“注”,敷涂。
读音:róng
[róng]
(1)(动)融化:春雪易~。
(2)(动)融合;调和:~洽|水乳交~。
(3)(动)流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