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善
【拼音】:zé shàn
【注音】:ㄗㄜˊㄕㄢˋ
【结构】:责(上下结构)善(上下结构)
【简体】:责善
【繁体】:責善
词语解释劝勉从善。责善[zéshàn]⒈劝勉从善。
引证解释⒈劝勉从善。引《孟子·离娄下》:“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宋王安石《答韩求仁书》:“责难於君者,吾闻之矣;责善於友者,吾闻之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朋友之道在责善,可以择交。”
网络解释责善责善,读音zéshàn,汉语词语,劝勉从善。
综合释义劝勉从善。《孟子·离娄下》:“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宋王安石《答韩求仁书》:“责难於君者,吾闻之矣;责善於友者,吾闻之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朋友之道在责善,可以择交。”责善[zéshàn]互相切磋督责,希望对方品格能止于至善。《孟子.离娄下》:「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网友释义责善,读音zéshàn,汉语词语,劝勉从善。
汉语大词典劝勉从善。《孟子·离娄下》:“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宋王安石《答韩求仁书》:“责难于君者,吾闻之矣;责善于友者,吾闻之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朋友之道在责善,可以择交。”
国语辞典互相切磋督责,希望对方品格能止于至善。责善[zéshàn]⒈互相切磋督责,希望对方品格能止于至善。引《孟子·离娄下》:「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辞典修订版互相切磋督责,希望对方品格能止于至善。《孟子.离娄下》:「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其他释义1.劝勉从善。
1.而王阳明讲学提出的四个准则“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与秋山的教育理念也基本一致,要求学生从追求人生意义和终极关怀开始,承继、坚守、创造。
2.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4.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
5.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6.女人把坏人当成好人,这种人,怎么责善?所以女人追求真相,真相越迫越远;女人择善固执,善恶越择越近。
7.另外,孟子并非不讲是非,而是为了稳固家庭,主张“父子不责善”。
8.既背公法,复伤害吾人民,我政府责善之深心,至是实己绝望。
9.这世上要是没有了惹祸精,负责善后的人也会很孤独。江南
10.女人把坏人当成好人,这种人,怎么责善?所以女人追求真相,真相越迫越远;女人择善固执,善恶越择越近。[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责善造句]
读音:zé,zhài
[zé]
[ zé ]1. 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2.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3. 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4. 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
5.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 zhài ]1. 古同“债”。
读音:shàn
[shàn]
(1)(形)善良;慈善:~举|~事。
(2)(形)善行;善事:行~。
(3)(形)良好:~策|~本。
(4)(形)友好;和好:友~|亲~。
(5)(形)熟悉:面~。
(6)(形)办好;弄好:~后|~始~终。
(7)(形)擅长;长于:多谋~断。
(8)(形)好好地:~自保重。
(9)(形)容易;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