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太子
【拼音】:shēng xiān
【繁体】:昇仙太子
词语解释指周灵王太子王子晋。
引证解释⒈指周灵王太子王子晋。引《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过緱氏,謁升仙太子庙。”胡三省注:“升仙太子,周王子晋也。世传晋升仙后,桓良遇之於嵩山。曰:‘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顶,举手谢时人而去。后人因为立祠,后加号升仙太子。”
网络解释升仙太子升仙太子:指姬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之子,世称太子晋或王子晋。
网友释义太子晋(约前567年—约前546年),姬姓,名晋,字子乔,生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为周灵王之子,幼时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音乐,奏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晋平公派当时名流师旷前往朝见,问他何为治国之道,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让师旷钦佩不已,因得病而英年早逝,无缘继位。其子宗敬改为王姓,后世的前蜀后主王衍以他为王氏始祖,加封庙号圣祖,谥号至道玉宸皇帝,故称玉宸大帝。(概述内图片来源)
其他释义1.指周灵王太子王子晋。《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胡三省注:'升仙太子,周王子晋也。世传晋升仙后,桓良遇之于嵩山。曰:'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顶,举手谢时人而去。后人因为立祠,后加号升仙太子。'
1.后人因为立祠,后加号升仙太子。偃师境),谒升仙太子庙,题碑。”胡三省注:“升仙太子,周王子晋也。武则天曾经为这位升仙太子题写过碑文。六月,则天自撰自书《升仙太子庙碑》。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提到“淮南八仙”。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圣历二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其艺术风格比《升仙太子碑阴》书法更为华美、典丽。善刻碑,明道二年刻重修升仙太子大殿记。
读音:shēng
[shēng]
1. 容量单位。
2. 量粮食的器具。
3. 向上,高起,提高:升力(亦称“举力”)。升格。升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升迁。升值。升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升。提升。
读音:xiān
[xiān]
(1)(名)仙人;神仙:~境。
(2)(形)轻松;自在。
读音:tài
[]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读音: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