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秋
【拼音】:sù qiū
【注音】:ㄙㄨˋㄑ一ㄡ
【结构】:素(上下结构)秋(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2.比喻衰老、迟暮。素秋[sùqiū]⒈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⒉比喻衰老、迟暮。
基础解释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2.比喻衰老、迟暮。
引证解释⒈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参见“素商”。引汉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唐杜甫《秋兴》诗之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宋欧阳修《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兴安岭下楚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⒉比喻衰老、迟暮。引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厠彼日新。”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网络解释素秋(《聊斋志异》篇目)《素秋》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综合释义秋季。汉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唐杜甫《秋兴》诗之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宋欧阳修《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兴安岭下楚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素商”。比喻衰老、迟暮。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厠彼日新。”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网友释义素秋,比喻衰老、迟暮。语出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厕彼日新。”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潘岳》:“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汉语大词典(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汉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游。”唐杜甫《秋兴》诗之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宋欧阳修《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兴安岭下楚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素商”。(2).比喻衰老、迟暮。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厕彼日新。”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其他释义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2.比喻衰老﹑迟暮。
1.素秋拉开办公桌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三毛的《闹学记》。
2.昨日小姐吃了你的粟子糕,说素秋没想到还惦念着旧主,心里觉得……
3.词牌,如梦令,感触紫陌素秋风骚刷屏浪。
4.风千打败高青的事情,洪素秋可是亲眼目睹的,洪素秋对风千的实力,可是非常的敬畏。
5.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6.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星火既夕。忽焉素秋。凉风振落。熠耀宵流。
7.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8.素秋是陶醉这一生不得不错过的遗憾,而花姑子是陶醉一生追求寤昧求思的水中月、镜中花。
9.插死紫陌素秋和雪丽两位40多大嘴丑妇气死拉倒回复本帖。
10.郭素秋强调,虷仔仑遗址紧邻太平洋,挖出遗址确实让许多考古专家感到惊讶,毕竟遗址距海不到100米,一旁还有金仑溪,开阔的区域照理讲应该不是建村好选择。
读音:sù
[sù]
(1)细柔的白色绢。
(2)(名)本色;白色:~服|~菜。
(3)(形)颜色单纯;不艳丽:~淡|~雅。
(4)(名)蔬菜、瓜果等食物。
(5)(形)本来的;原有的:~油|~材。
(6)(名)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核黄~|麻黄~。
(7)(名)向来:~不相识。
读音:qiū
[qiū]
(1)(名)秋季:深~|~风|~雨。
(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
(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
(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