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正韵
【拼音】:hóng wǔ zhèng yùn
【简体】:洪武正韵
【繁体】:洪武正韻
网友释义《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之所以编纂《洪武正韵》,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以旧韵出江左,多失正音,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成书,宋濂奉敕撰序。《洪武正韵》本意根除旧韵蛮音,恢复中原正音。
辞典修订版书名。明洪武中乐韶凤、宋濂、王僎等奉敕撰,十六卷,宋濂为之序。大旨斥沈约为吴音,一以中原之韵更正其失,并平上去三声,各为二十二部,入声为十部,于是古来相传之二百零六部,并为七十有六。韵书自此而一大变,惟此书当时未能通行,后世亦无宗其说者。简称为「正韵」。
读音:hóng
[hóng]
(1)(形)大:~水|~钟|~炉|~量。
(2)(名)指洪水:防~|蓄~。
(3)(名)姓。
读音:wǔ
[wǔ]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
[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读音:yùn
[yùn]
(1)(名)和谐悦耳的声音。
(2)(名)韵母。
(3)(名)情趣。
(4)(名)(Yù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