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
【拼音】:lú dìng qiáo
【注音】:ㄌㄨˊㄉ一ㄥˋㄑ一ㄠˊ
【结构】:泸(左右结构)定(上下结构)桥(左右结构)
【繁体】:瀘定橋
词语解释即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桥以铁索系于两岸桥台构成,索上铺木板以通行人。泸定桥[lúdìngqiáo]⒈即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桥以铁索系于两岸桥台构成,索上铺木板以通行人。
引证解释⒈即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桥以铁索系于两岸桥台构成,索上铺木板以通行人。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由此处突破敌人封锁,强渡大渡河。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络解释泸定桥泸定桥又称大渡桥、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合释义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又称大渡河铁索桥。始建于@@@@@年。桥长@@@@@米,宽@@@@@米,由十三条铁索组成,其中九条并列为桥面,上铺木板;两边各有二条铁索,为扶手。@@@@@年@@@@@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强夺此桥。建有纪念碑和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语大词典即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桥以铁索系于两岸桥台构成,索上铺木板以通行人。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由此处突破敌人封锁,强渡大渡河。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释义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又称大渡河铁索桥。始建于1705年。桥长100米,宽2
1.长征路上斩关夺隘,泸定桥、大渡河、腊子口……抗战的“平型关”。
2.“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红一军团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战斗经历,而“强渡大渡河”就是杨得志指挥红一团创下的历史功绩。
3.老邢第一个爬了上去,我不知道他过去在部队里是什么兵种,但是看他攀岩的身姿很是灵敏矫健,大有我军飞夺泸定桥的气势。
4.红四团的战士不得不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5.遵义会议会址、泸定桥等数百处遗址受到重点保护,并建立了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红二六军团会师等数十个纪念馆和纪念碑园。
6.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他的两个手指被弹片打掉,仍顽强地攀踏着悬空索桥,勇往直前,为此在战后受到上级表彰。
7.待到住进别院后,他还特地骑马前往相距不远的泸定,打算一览后世著名的泸定桥,瞻仰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8.红军冒着滂沱大雨,向泸定桥挺进。
9.在泸定可顺游大渡河上著名的泸定桥。
10.此短信躲过了重重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飞过泸定桥,横渡金沙江,登上南湖画舫,穿越延安窑洞。历经千辛,终于赶在七一送给你,祝你开心过七一!
读音:lú
[lú]
(名)市名;在四川省。
读音:dìng
[dìng]
(1)(形)平静、稳定
(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
(3)(动)约定:~单。
(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
(5)(形)规定的:~规。
(6)(副)必定;一定:~去。
读音:qiáo
[qiáo]
(1)(名)桥梁
(2)(名):~洞|~墩|~拱|~孔|~栏|~身|~头|~桩|~搭|吊~|拱~|架~|木~|脑~|鹊~|天~|栈~|独木~|过河拆~。
(3)(名)(Qiáo)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