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敝唇枯
【拼音】:shé bì chún kū
【词性】:成语。
【繁体】:舌敝脣枯
【拼音】:shé bì chún kū
词语解释1.见'舌敝唇焦'。舌敝唇枯[shébìchúnkū]⒈见“舌敝唇焦”。
引证解释⒈见“舌敝唇焦”。⒈见“舌敝唇焦”。成语解释舌敝唇枯
网友释义舌敝唇枯,汉语成语,拼音是shébìchúnkū,意思是形容费尽了唇舌。出自《〈民报〉发刊词》。
汉语大词典见“舌敝唇焦”。《汉语大词典》:舌敝唇焦 拼音:shébìchúnjiāo谓说话过多,致使舌疲唇干。形容费尽口舌。清李渔《奈何天·筹饷》:“趱军粮,我这里力尽筋疲,舌敝唇焦。并不见些儿饷。”鲁迅《彷徨·孤独者》:“亲戚本家都说到舌敝唇焦,也终于阻当不住。”亦作“舌敝唇枯”。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出处孙中山《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其他释义形容费尽了唇舌。同“舌敝唇焦”。
反义词 舌敝唇焦
读音:shé
[shé]
(1)(名)舌头。
(2)(名)像舌头的东西:火~。
(3)(名)铃或铎中的锤。
读音:bì
[bì]
(1)(形)〈书〉破烂:~衣|舌~唇焦。
(2)(代)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姓|~校。
读音:chún
[chún]
(名)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部分:嘴~。
读音:kū
[kū]
(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
(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
(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
(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