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栖穴处
【拼音】:yán qī xué chǔ
【注音】:一ㄢˊㄑ一ㄒㄩㄝˊㄔㄨˇ
【词性】:成语。
【繁体】:巖棲穴處
词语解释谓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窞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基础解释见/'岩居穴处/',谓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引证解释⒈见“巖居穴处”。
综合释义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未尝不戴于尧天;气尽形销,无复再瞻于舜日。◎宋叶適《代薛瑞明上遗表》
汉语大词典见“岩居穴处”。《汉语大词典》:岩居穴处(岩居穴处) 拼音:yánjūxuéchǔ谓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窞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韩诗外传》卷五:“虽岩居穴处,而王侯不能与争名。”汉王充《论衡·状留》:“遇闇长吏,转移俗吏超在贤儒之下,贤儒处下,受驰走之使,至或岩居穴处,没世不见。”亦作“岩栖穴处”。宋叶适《代薛瑞明上遗表》:“岩栖穴处,未尝不戴于尧天;气尽形销,无复再瞻于舜日。”
出处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其他释义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近义词 岩居穴处
1.幼年颖悟,愿学仙人,入西岳华山追希夷之迹,岩栖穴处,服气养神。
2.岩栖穴处,未尝不戴于尧天;气尽形销,无复再瞻于舜日。◎宋叶適《代薛瑞明上遗表》
读音:yán
[yán]
(1)(名)岩石:~层|~浆|~心|~盐。
(2)(名)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七星~(在广西)。
读音:qī,xī
[qī]
[ qī ]1. 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
2. 居留,停留:栖身。栖息。栖止。栖遁(隐居,遁世)。栖迟(游息,居住)。
[ xī ]1. 〔栖栖〕形容不安定。
2. 〔栖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亦作“栖皇”。
读音:xué
[xué]
(1)(名)岩洞;泛指地上或某些建筑物上的坑或孔;动物的窝。
(2)(名)墓穴。
(3)(名)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也叫穴位或穴道。
(4)(名)姓。
读音:chǔ,chù
[chǔ]
[ chǔ ]1. 居住:穴居野处。
2.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4. 决定,决断:处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6. 止,隐退:处暑。
[ chù ]1. 地方:处处。处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