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注音】:ㄒㄩㄥ一ㄡˇㄔㄥˊㄓㄨˊ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胸有成竹
【繁体】:胸有成竹
词语解释胸有成竹xiōngyǒu-chéngzhú。(1)胸有成算。比喻作事之先已有成算在胸。
基础解释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引证解释⒈后以“胸有成竹”比喻作事之先已有成算在胸。引宋苏轼《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鶻落,少纵则逝矣。”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胸有已成之竹,山无难劈之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五回:“但是看承辉的神情,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苏曼殊《绛纱记》:“余鞠躬谢不敏,不知余舅父胸有成竹矣。”峻青《海啸》第三章:“老宫相信,这件事,大老姜早在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就深思熟虑过了,而且已经胸有成竹。”
综合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网友释义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十分有把握。
国语辞典本指画竹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语本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比喻处事有定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但是看承晖的精神,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也作「成竹在胸」。
辞典修订版本指画竹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语本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比喻处事有定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零五回》:「但是看承晖的精神,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也作「成竹在胸」。
辞典简编版本指画竹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后比喻计划周详,有成功的把握。语本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 【造句】对这场比赛,他早已胸有成竹,一定可以获胜。
成语词典版01.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经营似春雨,滋长地中绿。」0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零五回》:「但是看承晖的精神,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03.《文史通义.内篇二.古文十弊》:「自文人胸有成竹,遂致闺修皆如板印。与其文而失实,何如质以传真也!」04.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五.小癞子》:「所谓精者,如承丈人之蜩,如运郢人之斧,如射甘蝇之箭。胸有成竹,目无全牛,游戏出之,俯拾即是。」05.《歧路灯.第六五回》:「盘算谭绍闻的事,该怎么处,胸中已有成竹。」
典故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法语avoir un plan bien arrêté、sûr de ce qu'on va faire
其他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1.你瞧!这匹骏马像一位大将那样胸有成竹,好像能打一场激烈的胜仗一样,紧挨着的是一匹健壮的枣红马,它好像是总指挥似的。
2.俨然他已经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了,不然他怎么会能够如此胸有成竹的呢。
3.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有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
4.骄傲不是自信,骄傲不是胸有成竹,骄傲更不是知识渊博,骄傲只是高傲自大。
5.书海遨游十几载,今朝学成试锋芒。考场之上不慌张,才如泉涌锦华章。胸有成竹自信在,难题轻易就解开。满面笑容出考场,只待金榜题名时。全国高考日,祝你取得好成绩!
6.李大胆神气活现的说完,还一巴掌拍在胸口,显得胸有成竹。
7.一种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一种胸有成竹的潇洒气度,那就是霸气侧漏。
8.小明参加这次比赛,不急不躁,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可真是神枪手打靶十拿九稳呀。
9.不过也有不少记忆力好的同学胸有成竹地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仿佛一百分非其莫属。
10.同学们听了顿时来了兴趣,每双眸子都透露着十分焦急的灵光,平时总是起带头习惯的班长胸有成竹地准备好游戏,可是不料竟被老师阻拦了。
读音:xiōng
[xiōng]
(1)(名)躯干的一部分;胸膛:~部|~骨|~口|~膜|~脯|~鳍|~腔|~墙|~膛|~围|~章。
(2)(名)指心里(跟思想、见识、气量等有关):心~|成竹在~。
读音:yǒu,yòu
[yǒu]
[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 yòu ]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读音:chéng
[chéng]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读音:zh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