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棒子
【拼音】:yù mǐ bàng zi
【注音】:ㄩˋㄇ一ˇㄅㄤˋㄗˇ
词语解释方言。未脱粒的玉米果实。玉米棒子[yùmǐbàngzi]⒈方言。未脱粒的玉米果实。
引证解释⒈方言。未脱粒的玉米果实。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这地方要找绍兴罎子大的倭瓜,棒槌壮的玉米棒子,只怕还找得出来。”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房檐下垂着晒红的羊角椒,阶上堆着不少长着粉色苔的玉米棒子。”
网络解释玉米棒子玉米棒子又名玉米、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属禾本科玉米属。
综合释义方言。未脱粒的玉米果实。《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这地方要找绍兴罎子大的倭瓜,棒槌壮的玉米棒子,只怕还找得出来。”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房檐下垂着晒红的羊角椒,阶上堆着不少长着粉色苔的玉米棒子。”玉米棒子[yùmǐbàngzi]玉米棒子又名玉米、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属禾本科玉米属。
汉语大词典方言。未脱粒的玉米果实。《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这地方要找绍兴坛子大的倭瓜,棒槌壮的玉米棒子,只怕还找得出来。”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房檐下垂着晒红的羊角椒,阶上堆着不少长着粉色苔的玉米棒子。”
其他释义1.方言。未脱粒的玉米果实。
1.丁香花的叶子挨挨济济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小桃子,紫丁香在这些小桃子之间露出了头。有的才露出两三朵小花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绽开了笑脸,有的还是含苞未放,看起来像一个个大玉米棒子。
2.房顶上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在阳光、白雪映衬下闪闪发着金光。
3.掰了一天的玉米棒子,弄得浑身痒痒刺挠。
4.我去胶莱河边的莫言故居,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来自青岛的专业布展公司,墙头挂的玉米棒子,都是专门人员设计摆放的。
5.发现玉米叶壳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共有十几层,颜色由深到浅,最后一层薄如蝉翼,玉米棒子就像披着一层薄薄的绿纱。
6.瞧,玉米地里,一颗颗粗壮的玉米杆上都长着一两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玉米棒子长到一块去了,好像一对双胞胎。
7.田野里,玉米棒子正在变黄的衣服里懒洋洋地睡觉,半红半绿的辣椒象害羞的小姑娘,用衣服遮住了自己的小脸。农民伯伯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8.玉米棒子的脑袋上长出了细长的毛,就像老爷爷棕色的胡须。
9.玉米叶壳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共有十几层,颜色由深到浅,最后一层薄如蝉翼,玉米棒子就像披着一层薄薄的绿纱。
10.一个玉米棒子就有一尺来长,剥开皮一看,金黄的玉米粒就像列队的士兵一样整齐地排列着,好像正等待什么命令。
读音:yù
[yù]
(1)(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
(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
(4)(Yù)姓。
读音:mǐ
[mǐ]
1.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2.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3. 姓。
读音:bàng
[bàng]
(1)(名)棍子:木~|炭精~。
(2)(形)〈口〉(体力或能力)强;(水平)高;(成绩)好:~小伙子|字写得真~|功课~。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