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
【拼音】:yòng diǎn
【注音】:ㄩㄥˋㄉ一ㄢˇ
【结构】:用(独体结构)典(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动)引用典故;运用典故:引诗~。用典[yòngdiǎn]⒈引用典故。
引证解释⒈引用典故。引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至于通过联想为主要手段的,无过于美文中的用典。”
网络解释用典用典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汉语大词典引用典故。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至于通过联想为主要手段的,无过于美文中的用典。”
其他释义1.引用典故。
1.用典作为比兴之一种,常常会给读者洄溯典源、猜详每个词所包含的隐喻带来某种难度,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一种隐喻性思考附丽于整个阅读过程。
2.在写法上,好发议论,善于使事用典,具有“以鉴赏为诗”的特点。七古最能代表作者的艺术水平。
3.对于设计计算,采用相应混合比的理论值,并用典型的燃烧效率系数来修正,通常这样做是恰当的。
4.采用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的方法,分别选择几种不同树种从改良土攘、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水土三方面进行了调查观测。
5.其表现之三就是艺术上的创新性,用典自然浑成,贴切恰当,显得更加含蓄委婉、意味无穷。
6.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7.此人谈吐不俗,引文用典,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8.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9.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10.在教授的试验中,每个蜜蜂均用稻草绑着,用典型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情节让它们学习气味与食物奖励的关系。
读音:yòng
[yòng]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
读音:diǎn
[diǎn]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