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文
【拼音】:diǎn wén
【注音】:ㄉ一ㄢˇㄨㄣˊ
【结构】:典(上下结构)文(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掌理律令条文。2.指经典。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典文[diǎnwén]⒈掌理律令条文。⒉指经典。⒊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基础解释掌理律令条文。指经典。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引证解释⒈掌理律令条文。引《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⒉指经典。引《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⒊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引南朝梁沉约《上宋书表》:“自永光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网络解释典文典文,拼音:diǎnwén,意为:1、掌理律令条文,2、指经典,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综合释义掌理律令条文。《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指经典。《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南朝梁沉约《上宋书表》:“自永光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典文[diǎnwén]
网友释义典文,拼音:diǎnwén,意为:1、掌理律令条文,2、指经典,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汉语大词典(1).掌理律令条文。《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2).指经典。《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南朝梁沈约《上宋书表》:“自永光以来,至于禅让,十馀年内,阙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1.文明的延续力在于传承,文明的包容力在于博爱,文明的生存力在于和谐,文明的凝聚力在于诚信,文明的创造力在于经典,文明的生命力在于正气。
2.官场混浊玄机狠,拍案惊奇天下嗟!愿读者通过本文重温中华民族古典文学之美。
3.遨游太空胜利归,航天科技扬国威。健儿胸怀凌云志,奥运赛场勇夺魁。锦绣神州今更美,和谐生活人心醉。传承美德读经典,文明火炬放光辉!
4.古书序跋是古典文献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序跋可鉴定版本、辨别真伪、反映学术兴衰。
5.不要说你我这等对华夏经典文化一知半解的小白、半白,如果使用圭、日晷、铜壶滴漏等简单的华夏古代传统计时工具来测量时间,复古确实是复古了。
6.五六十年前,它与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冯煦的《蒿庵词话》合在一起,纳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出版问世。
7.瑞典文学院还说:“罗马尼亚出版机构对这些作品非常恐慌,而德国出版部门则很欢迎这些作品。
8.更可悲的是,由于天一公司充当了这股拍制古典作品的先锋,随之也牵动了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拼盘"式的电影公司的神经,一窝蜂涌入到滥拍古典文学作品的潮流中。
9.朋友们数来宝这可是我国古典文学题材之一,也是与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章共称丐帮三大绝技之一,也是一个丐帮弟子的基本功之一……
10.中小学生学习古典文化是必要的,本不用装神弄鬼,煞有介事,而且未尝不可如林琴南所言,从文学,而不是经典入手。
读音:diǎn
[diǎn]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