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六
【拼音】:bǎi liù
【注音】:ㄅㄞˇㄌ一ㄡˋ
【结构】:百(上下结构)六(独体结构)
【简体】:百六
【繁体】:百六
词语解释1.古代以为厄运。2.寒食日的别称。百六[bǎiliù]⒈古代以为厄运。⒉寒食日的别称。
基础解释古代以为厄运。寒食日的别称。
引证解释⒈古代以为厄运。参见“百一”。引《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百六道丧,干戈迭用。”吕延济注:“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一百六岁曰阳九之厄。”《云笈七籤》卷十六:“百六应机,阳九激扬。”清宋琬《先大夫讳日》诗:“乾坤当百六,梁木忽然摧。”⒉寒食日的别称。参见“一百六”、“百五”。引元赵善庆《庆东原·晚春杂兴》曲:“百六楚风酸,三月吴姬瘦。”
网络解释百六百六,古代以为厄运。
综合释义古代以为厄运。《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百六道丧,干戈迭用。”吕延济注:“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一百六岁曰阳九之厄。”《云笈七籤》卷十六:“百六应机,阳九激扬。”清宋琬《先大夫讳日》诗:“乾坤当百六,梁木忽然摧。”参见“百一”。寒食日的别称。元赵善庆《庆东原·晚春杂兴》曲:“百六楚风酸,三月吴姬瘦。”参见“一百六”、“百五”。百六[bǎiliù]数目一百零六。厄运、坏运。《汉书.卷八五.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百六道丧,干戈迭用。」清明节的别称。参见「清明节」条。
汉语大词典(1).古代以为厄运。《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百六道丧,干戈迭用。”吕延济注:“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一百六岁曰阳九之厄。”《云笈七签》卷十六:“百六应机,阳九激扬。”清宋琬《先大夫讳日》诗:“乾坤当百六,梁木忽然摧。”参见“百一”。(2).寒食日的别称。元赵善庆《庆东原·晚春杂兴》曲:“百六楚风酸,三月吴姬瘦。”参见“一百六”、“百五”。
国语辞典数目一百零六。百六[bǎiliù]⒈数目一百零六。⒉厄运、坏运。引《汉书·卷八五·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阨。」《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百六道丧,干戈迭用。」⒊清明节的别称。参见「清明节」条。
辞典修订版数目一百零六。厄运、坏运。《汉书.卷八五.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百六道丧,干戈迭用。」清明节的别称。参见「清明节」条。
1.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2.过新的一年得三百六十五天,过新的一月得整整三十一日,要过新的一日得苦熬二十四个小时。而要再造一个你,也只有等到今日。生日快乐!
3.他们在劳动中早出晚归,挑最重的活计干,仅两天的时间,他们就铲出了二千四百多亩地,插秧一百六十多亩,给烟地浇水四十三亩。
4.家庭,只是几个人;爱情,仅是一个人;而党,这是一百六十万人。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5.经过清点后,其中有五百张一千法郎的钞票和一百六十八张五百法郎的钞票,共计是五十八万四千法郎。
6.大盘涨时股不涨,大盘跌时股必跌;华夏三百六十行,唯有股民最难当。
7.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辛勤又劳苦;新年迎来闲工夫,我把财神往家捂;正月初五祭财神,保你财运往上攀;恭喜发财喽!
8.至于如何做石臼,我也一筹莫展。三百六十行中,我最不懂的就是石匠手艺了,更何况没有合适的工具。
9.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三百六旬去如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10.第三百六十五条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
读音:bǎi
[bǎi]
(1)(名)数目十个十:二~个学生。
(2)(名)表示很多:~货|~花齐放|~科全书。
读音:liù
[li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