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
【拼音】:bù yī zú
【注音】:ㄅㄨˋ一ㄗㄨˊ
【词性】:名词。
【结构】:布(半包围结构)依(左右结构)族(左右结构)
【简体】:布依族
【繁体】:布依族
词语解释分布于贵州的少数民族。讲布依语,有文字。大多通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多聚族而居,村寨依山傍水。传统节日有“六月六”、“七月半”、牛王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布依族[bùyīzú]⒈分布于贵州的少数民族。约2548万人(1990年)。讲布依语,有文字。大多通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多聚族而居,村寨依山傍水。传统节日有“六月六”、“七月半”、牛王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引证解释⒈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和西南部。约二百十二万人。
网络解释布依族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
汉语大词典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和西南部。约二百十二万人。
国语辞典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约两百五十万,属百越的一支。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北部方言略同。大多通汉语,使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主要从事农业,擅种稻。蜡染工艺著称。史籍也称为「仲家」、「夷家」等。布依族[bùyīzú]⒈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约两百五十万,属百越的一支。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北部方言略同。大多通汉语,使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主要从事农业,擅种稻。蜡染工艺著称。史籍也称为「仲家」、「夷家」等。法语Buyei
辞典修订版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部,约两百五十万,属百越的一支。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北部方言略同。大多通汉语,使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主要从事农业,擅种稻。蜡染工艺着称。史籍也称为「仲家」、「夷家」等。
法语Buyei
其他释义分布于贵州的少数民族。约254
1.一首流传在贵州省贵定县音寨布依族山村的山歌民谣,让人找到了“音寨”“金海雪山”这两条充满了神奇浪漫色彩的词汇。
2.郭勇是中国西南贵州省的自布依族人,在这片土壤上,孕育出了他的“灵叶”绝活。
3.作为布依族古歌之都的望谟县,布依人更不会忘记通过山歌对唱、糠包对甩来表达爱意。
4.本文认为,这种生活样式是自然经济的派生物,是布依族的一种社会制度,是维系社区、群内聚力的纽带。
5.贵州省麻江县新场乡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乡。
6.第二个挑战项目是贵州布依族的转圈舞,按照习俗,这种舞蹈要跳到日落跳不动才能停下。
7.布依族素爱洁净,又得罗平青山秀水之灵气,是一个充满了风情魅力的民族。
8.本报讯昨日记者获悉,经省政府批复同意,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将建立贵州独山都柳江源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9.话说这布依族热情好客,族人多好酒,这铜锣街上就有不少酒肆,其中有一家名唤芙蓉楼的,便是秦欢每日下山打牙祭时最常光顾的一家了。
10.布依族酒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如有迎客歌、敬酒歌、婚庆歌、节庆歌等。
读音:bù
[bù]
(1)(名)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麻~|~鞋。
(2)姓。
(3)(动)宣告;宣布:发~|公~|~告|开诚~公。
(4)(动)散布;分布:阴云密~|铁路公路遍~全国。
(5)(动)布置:~局|~下天罗地网。
读音:yī
[yī]
1. 靠,仗赖:依靠。依傍(a.依靠;b.摹仿,多指艺术、学问)。依恋。依偎。依存。依附。归依。
2. 按照:依照。依旧。依据。依次。
3. 顺从,答应:依从。依顺。依允。
4. 亲密的样子:“有依其士”。
读音:zú
[zú]
(1)(名)家族
(2)(名)古代的一种酷刑;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族:~刑。
(3)(名)种族;民族:汉~。
(4)(名)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