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
【拼音】:xiǎo zhí
【注音】:ㄒ一ㄠˇㄓˊ
【结构】:小(独体结构)侄(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亦作“小侄”。称兄弟之子。在父亲朋友前谦称自己。见“小姪”。小侄[xiǎozhí]⒈见“小侄”。
基础解释见“小姪”。①称兄弟之子。②在父亲朋友前谦称自己。
引证解释⒈亦作“小侄”。⒉称兄弟之子。引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姪名阿宜,未得三尺长。”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傅钦之作中丞,言刘仲冯。一日,贡父(刘仲冯之叔)逢之,曰:‘小姪何过?致起臺章。’”⒊在父亲朋友前谦称自己。见“小姪”。引《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老年伯请宽坐,容小侄出堂,问这起数与老年伯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萧伯泉道:‘世叔恭喜回府,小姪就该来请安。’”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韦克略一思索,道:‘伯父既然问小侄,小侄为了潘家三庄安危,不敢不率直陈言。’”
网络解释小侄小侄,中国传统辈分称呼,用于称呼兄弟之子。
综合释义亦作“小侄”。称兄弟之子。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姪名阿宜,未得三尺长。”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傅钦之作中丞,言刘仲冯。一日,贡父(刘仲冯之叔)逢之,曰:‘小姪何过?致起臺章。’”在父亲朋友前谦称自己。《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老年伯请宽坐,容小侄出堂,问这起数与老年伯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萧伯泉道:‘世叔恭喜回府,小姪就该来请安。’”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韦克略一思索,道:‘伯父既然问小侄,小侄为了潘家三庄安危,不敢不率直陈言。’”见“小姪”。小侄[称谓:称兄弟的儿子。#####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侄名阿宜,未得三尺长。」@@@@@在父执辈面前谦称自己。#####《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老年伯请宽坐,容小侄出堂,同这起数与老年伯看,释此不决之疑。」《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世叔恭喜回府,小侄就该来请安。」]称谓:称兄弟的儿子。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侄名阿宜,未得三尺长。」@@@@@在父执辈面前谦称自己。
汉语大词典亦作“小侄”。(1).称兄弟之子。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侄名阿宜,未得三尺长。”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傅钦之作中丞,言刘仲冯。一日,贡父(刘仲冯之叔)逢之,曰:‘小侄何过?致起台章。’”(2).在父亲朋友前谦称自己。《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老年伯请宽坐,容小侄出堂,问这起数与老年伯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萧伯泉道:‘世叔恭喜回府,小侄就该来请安。’”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韦克略一思索,道:‘伯父既然问小侄,小侄为了潘家三庄安危,不敢不率直陈言。’”见“小侄”。
其他释义1.见'小侄'。
1.小侄女长得眉清目秀,非常惹人喜爱。
2.可是这件事,小侄实在是碍难从命啊。
3.小侄子跑过来“姑姑我没中奖”刚想安慰他,突然发现他手里挥舞的刮刮卡好眼熟!竟然,是我的银行卡!死崽子给我还刮得干干净净!!!!
4.小侄前来有重要事情禀报,还请将军挥退闲杂人等。
5.是这样的,小侄向来听说孔北海文采风流,坐下宾客也都是饱学之士。
6.不瞒伯父说,小侄对当年之事至今不甚明了,伯父位高权重察访明细,还望伯父告诉我那加害我一门老小的贼人倒是哪个?
7.此举是为进步反拍程度,叔叔感觉小侄子右臂足够强壮,如改用左手打球,右手正好可为反拍动作供给强有力地撑持。
8.恭喜!恭喜!听闻贵府,喜得爱子,真是上天之德,万物之幸啊!朕甚是高兴,特赐予褪下“准”字帽,披上“父母”衣,加官一级,此后,相亲相爱,同甘共苦,共同抚养朕的小侄儿,钦此。
9.渐渐浓郁的年味催促着我们回家的步伐,母亲包饺子的香味、父亲烫酒的香味,小侄子放炮炮药的香味,一股脑儿地袭来。
10.江二哥龙骧虎视,英伟通达,堪称世之英雄,远胜小侄多矣。
读音:xiǎo
[xiǎo]
(1)(形)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河|地方~|~路。
(2)(副)短时间地:~住|~坐。
(3)(副)稍微:~有才华|牛刀~试。
(4)(形)略微少于;将近:干了~半辈子。
(5)(形)排行最末的:~儿子。
(6)(名)年纪小的人:一家大~|上有老;下有~。
(7)(名)指妾:讨~。
(8)(代)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女|~店。
读音:zhí
[zhí]
(名)兄弟的儿子;同辈亲友的儿子:~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