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理
【拼音】:zhēng lǐ
【注音】:ㄓㄥㄌ一ˇ
【结构】:争(上下结构)理(左右结构)
【繁体】:爭理
词语解释1.犹言争端。2.据理相争。争理[zhēnglǐ]⒈犹言争端。⒉据理相争。
基础解释犹言争端。据理相争。
引证解释⒈犹言争端。引秦李斯《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於野。”⒉据理相争。引《元典章·户部四·不收继》:“前夫小叔又欲争理收继,即与常例收嫂事理不同。”
网络解释争理争理,汉语词汇,拼音zhēnglǐ,意思是犹言争端;据理相争。
综合释义犹言争端。秦李斯《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於野。”据理相争。《元典章·户部四·不收继》:“前夫小叔又欲争理收继,即与常例收嫂事理不同。”
网友释义概述zhēnglǐㄓㄥㄌㄧˇ争理(1).犹言争端。秦李斯《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於野。”(2).据理相争。《元典章·户部四·不收继》:“前夫小叔又欲争理收继,即与常例收嫂事理不同。”
汉语大词典(1).犹言争端。秦李斯《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2).据理相争。《元典章·户部四·不收继》:“前夫小叔又欲争理收继,即与常例收嫂事理不同。”
1.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望永远是一种幻影。
2.战争理论的研究不是一时之功,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建国初期,身经百战的解放军没有自己的作战条令,沿用的是苏联红军的野战条令。
3.作如是观,英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史学家的阶级分析方法主要来自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4.尽管有人会说战争是在争理想,但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身体的需要,所以只要大家能开悟,战争就会自己停止,因为大家会真正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
5.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军事思想和战争理论的巨大变革,加快了新战法、新理论的推陈更替。
6.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
7.将逢先必争理念融入活动中,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开展了向纪检监察向先进工作者学习活动,增强广大干部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8.而这种追求之所以受到阻碍,使顾颉刚深为彷徨、苦闷,就在于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左”倾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传统意识形态等对学术研究的消极影响。
9.本文通过相关的应用经济学理论,价值、成本和价格理论,市场竞争理论等,分析讨论无标底招标采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10.这本未完成的著作由于从战例实际出发考察,总结战争理论,终于成为流传后世的军事学经典理论名著。
读音:zhēng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读音:lǐ
[lǐ]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